少見的「後骨間神經」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
前陣子收到朋友捎來訊息,描述發生了不明原因的左手大拇指無力感,症狀持續了兩、三天不見改善,仔細詢問後發現,可能因為練習瑜珈時,手臂支撐過多施力不當,導致了後骨間神經症候群(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syndrome)。
後骨間神經 的解剖位置
後骨間神經為橈神經的下方分支。
橈神經(radial nerve)由臂神經叢後索,沿著肱骨外側向下行進,並在前臂近端繼續分支為淺橈神經(superficial branch of radial nerve 感覺神經)與深橈神經(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運動神經)。
深橈神經向下繼續通行,當它鑽過旋後肌(supinator)的淺頭與深頭的間隙之後,便稱為後骨間神經(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佛羅氏弓(Arcade of Frohse)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當後骨間神經鑽進旋後肌之前,會先通過佛羅氏弓(Arcade of Frohse),此為一特化的纖維拱門結構(fibrous arch),這也是臨床最容易造成後骨間神經壓迫的位置!
-
AoF:arcade of Frohse
-
DBRN: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
HR:head of radius
-
DLSM::deep layer of supinator muscle
-
SLSM:superficial layer of supinator muscle
後骨間神經 的肌肉支配
後骨間神經為「運動神經」,負責掌管肌肉的收縮。主要支配了前臂背側的肌肉,包含:
-
伸指肌(extensor digitorum)
-
伸小指肌(extensor digit minimi)
-
尺側伸腕肌(extensor carpi ulnaris)
-
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
伸拇長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
-
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
伸食指肌(extensor indicis)
後骨間神經 症候群的原因
後骨間神經症候群的發生原因,可能來自於創傷(例如:蒙太奇骨折、橈骨頭骨折/脫臼)、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臂叢神經炎(brachial neuritis)等。另外也常跟前臂的肌肉施力不當、過度使用導致的肌肉筋膜勞損有關。
後骨間神經 症候群的檢查
-
電生理檢查
我們可透過肌電圖檢查(EMG)或是神經傳導檢查(NCS)來評估後骨間神經是否有壓迫。 當後骨間神經發生壓迫的話,檢查結果會符合以下幾點:
-
由後骨間神經所支配的肌肉,會產生去神經支配變化(denervation changes)。
-
由橈神經支配的肌肉將不受影響。包括:肱三頭肌(triceps)、肘肌(anconeus)、肱橈肌(brachioradialis)和橈側伸腕長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
-
「淺橈神經」會表現正常的感覺神經動作電位。
-
-
理學檢查
因為後骨間神經並未支配橈側伸腕長肌(ECRL)的收縮,所以可藉由手腕的動作來辨別患者是否有後骨間神經壓迫的可能性。
白話一點地說,如果請患者做出握拳動作,會發現患者的拳頭偏向橈側(因為受後骨間神經支配的尺側伸腕肌肌力減退。但由橈神經支配的橈側伸腕長肌不受影響)。
如果繼續請患者做出大拇指比讚或是張開手指頭的動作,會發現手指頭的力量明顯不足,可能無法做出完整的關節角度(因為這些動作主要由後骨間神經所支配)。
此時需強烈懷疑後骨間神經壓迫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四角空間症候群可能導致後側肩膀的慢性疼痛
參考文獻:
其他人也看了
半月板損傷跟半月板撕裂不一樣?物理治療師帶你認識「半月板傷害」
半月板在膝關節負重分佈、關節穩定、神經肌肉功能、潤滑以及軟骨營養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半月板出現撕裂傷,會改變半月板的功能,早期修復在術後會有較好的恢復結果......
扁平足運動能力差?(三)重建足弓的五個運動
走路的能力可視為衡量整體健康狀況的指標。由於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活動都需要使用雙腳移動,因此健康的絞盤機制對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常被運用到的技巧......
扁平足運動能力差?(二)物理治療師:如何找到適合的足弓鞋
當絞盤機制出問題時,會嚴重影響到足底的能量吸收與釋放機制,能量長期堆積在錯誤的地方,可能會導致許多與腳部相關的問題,而這問題與走路方式息息相關......
登入中
甫銓 陳
作者
【陳甫銓的物理治療筆記】專業物理治療師,希望能藉由藉由實證醫學支持的物理治療,分享臨床經驗,讓您遠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