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益生菌?益生菌博士:選對菌種與菌數很重要!

益生菌要耐胃酸、耐膽鹽

益生菌療法

益生菌是一種活的藥,與一般化學藥的治療方式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化學藥物沒有生命,益生菌有生命,但能不能安全抵達腸道定居,才是效果的關鍵。首先菌株本身必須要有具備耐胃酸、膽鹽的特性。人體的胃酸是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它的酸鹼值只有 pH2,大部分的微生物都會被殺滅,保護我們不致因為每天吃進奇奇怪怪的細菌而生病。而膽鹽則是用來乳化脂肪,使脂肪易於被水解。但由於微生物的細胞膜是脂質,因此也會被膽鹽破壞,所以胃酸與膽鹽堪稱是益生菌的殺手。

但胃酸與膽鹽也殺不死所有的益生菌,有些菌株天生強韌,能夠在短暫時間內生存於極端惡劣的環境。最後通過胃酸和膽鹽的測試,抵達腸道,這才是我們所要篩選出的優良菌株。

在通過胃和十二指腸,胃酸和膽鹽的嚴酷考驗之後,益生菌會抵達定居的處所:腸道,所以它也必須要有粘黏在腸細胞上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定居下來,否則就會隨著糞便被排出體外,成為過客,對人體一點幫助也沒有。因此對於腸細胞的粘黏能力,也是我們測試的重點。

 

選對菌種與菌數

益生菌療法除了選對菌種之外,菌數是另一個重點,抵達腸道中的益生菌越多,效果就越顯著。兵法中有所謂的「人海戰術」,要派出大量的士兵去殲滅敵軍,並且佔領土地。但能抑制壞菌的生長,達而吃下大量的益生菌也相當於祭出人海戰術,不並且反過來成為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經中的優勢菌叢。一旦成為優勢菌叢,壞菌就很難再長回來了。所以當病人開始使用益生菌療法時,我會建議他們先使用大劑量。根據我的實驗,一天最佳的劑量是一百億,因為腸道空間有限,超過了這個數目,益生菌也會被排出,沒有經濟效益。

優勢菌叢建立之後,就可以改回較小的維持劑量。目前益生菌在未經第三單位檢驗,罰則亦不明確的情況下,產品所標示的含菌數多不可信,誇言五兆者有之、兩兆四千億者有之,以目前的製造技術,一千億已是極限。

 

文章出處:《尋找沒有傷害的藥》


許庭源 醫師
許庭源 醫師

作者

許醫師被稱為「台灣益生菌之父」,他是小兒過敏、微生物與免疫學的專家,也是 LP33 益生菌發明人。累積多年豐富臨床經驗、學術研究與對現代醫學的反省思辯,將醫療方向轉向整合醫學,尋找沒有傷害的藥與恢復人體的自癒能力,成為他治療的中心思想。著有《益生小精靈》、《尋找沒有傷害的藥》、《Sandy & Mandy的過敏筆記》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