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貼與犧牲不一樣,別讓付出成為內耗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善良、體貼、溫暖一直被視為好特質,它像個框架綁住了我們,以為就要表現如此,才能維持或擁有一段關係(助人工作領域更是有此迷思)。
可是到底是體貼?還是犧牲?分得出來嗎?
體貼與犧牲最大的差異,在於「自身的需求」是否仍被自己重視!
-
體貼:
在照顧好自己、心有餘力的狀況下,給予有局限性、力所能及的協助。
-
犧牲:
不顧自己的情緒/能力/身體,把個人需求擺在後面,以滿足他人為先。
舉例來說,「今日提早下班、心情也好,特地去伴侶公司接伴侶下班,給他一個小驚喜!」跟「雖然有點發燒、身體不太舒服,可是看到外面下雨,還是覺得該繞路去接伴侶回家。」
前者更偏向體貼,後者則是犧牲。
回想一下,各位覺得自己平常生活中的付出更像是體貼?還是犧牲呢?(也可以覺察一下伴侶、家人的狀況)
犧牲是因為自己被迫放棄、或不知道該如何重視自己的需求,並期待有人可以滿足、重視自己,因此會用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來這麼對人。
-
希望被人重視,所以拼了命記住每一個朋友的生日並送禮物。
-
期待被溫和的對待,所以努力呈現最禮貌和善的態度。
-
渴望能受重用,所以即使不是分內之事也會好好完成。
但這會形成副作用,變成太用力、太拼命的去表現,反而犧牲了自己的需求、忘記先重視自己,內在的空洞越大、越渴望別人來填補,但一來一往、入不敷出,永遠都感覺自己得到的不夠,就更努力付出......,變成惡性循環。
這個情緒是很複雜的,包括:必須更努力付出地無助、懷疑個人價值的羞愧、怨嘆他人自私的憤怒、對孤單的焦慮等等。
可是啊,沒有人能真正滿足我們的需要,即使有,也很常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可能得到了卻覺得不滿意、排斥。最終,還是得重新學會重視自己的需求、練習體貼自己。
很多時候,當開始重視、體貼自己,反而更能經驗到他人對自己的體貼,因為這時候的自己已經不再總是渴求他人的重視,當能夠照顧自己,他人的體貼則只是加分,而不是全部。
轉載自發瘋心理師,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唷!
登入中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作者
發瘋心理師,領有高考諮商師證照之心理師(諮心字第0004150號),曾服務國小、高中、精神醫院之兒童青少年門診,現職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希望將生活化的諮商理論傳達給社會大眾,致力於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歡迎追蹤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cou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