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別人之前,別忘記照顧自己

設立情緒界線 陪伴但不受影響

這大概是我成為心理師後最常被問的問題:「你們每天聽這麼多負面情緒不會很累嗎?怎麼辦到的?」

以前會說:發Q!真的超累,接案完都沒力氣過自己生活了。

之後說:我會讓自己在開始諮商前進行一個小儀式,為了放下諮商室外的各種雜念,幫助自己進入狀況,也幫助結束後的脫離。

現在發覺:能做到這件事主要基於「自我理解」以及「情緒界限」。

  • 理解自己的所有面向:例如什麼會讓自己開心/恐懼/焦慮?一直以來的人際模式為何?會害怕些什麼?什麼議題是不斷發生的?

  • 建立情緒界線:在對自己有足夠多的理解下,區分他人的情緒/自己的情緒,不承擔起別人的情緒與責任,擁有過自己生活的自由。

 

當心理師對自己的瞭解越深,越能區別出自己感受到的情緒來自哪裡,是個案的?我自己的未竟事宜?還是被那句話、哪個情境引發的感受?

如果這些可以好好的被說清楚,那麼情緒就不會攪在內心深處亂糟糟的。

擁有理解後,接著還得有足夠清晰卻又不至於疏離的情緒界限。我看到/聽到/感受到了,我在這裡陪著你,但這仍是你得自行處理的生命議題,我無法為你解決。

 

在這樣的狀態下,讓我能夠聆聽許多人的生命故事,但又不被拉下去。

或許隨著資歷成長,未來會有不一樣的理解、體悟,但感激現在走到這狀態!

 

轉載自發瘋心理師,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唷!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作者

發瘋心理師,領有高考諮商師證照之心理師(諮心字第0004150號),曾服務國小、高中、精神醫院之兒童青少年門診,現職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希望將生活化的諮商理論傳達給社會大眾,致力於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歡迎追蹤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cou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