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益生菌的十大迷思(三)益生菌該選本土還是進口?

本土、進口益生菌,專業人士推哪個?

益生菌該選本土菌還是進口菌

全球化進程使得國外的進口商品來到國內越來越方便。中國寬鬆的國際貿易政策,也使得進口商品的額外成本越來越低。加上冷鏈技術的進步和益生菌產品包裝、保存技術的革新,選購進口益生菌產品已變為稀鬆平常的事。通常情況,大家都會認為全球遴選的商品,一定優於本地,但在益生菌這件事上,進口菌還真的很難勝出本土菌。

究其原因,簡而言之,進口的菌種來到中國人的胃腸道會出現"人生地不熟"的窘境。一方面,進口的益生菌種與周圍腸道既有的適應本土的腸道菌群不匹配,不一定能在腸道中成為優勢菌群;另一方面,進口的益生菌種,適應的是它們所在的生存環境和對應宿主的飲食與生活,在我們的腸道環境中可能根本無法適應。所以,即使是在本地進一步繁育、包裝、運輸和銷售的"進口菌",一樣會存在無法定殖的問題,無法發揮益生菌應有的作用。

結論:補充益生菌,應優選本土菌種。

 

吃益生菌一定要具體到菌株嗎?

按照物種的分類原則,是按"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順序來排定的,而在微生物範疇中,還要進一步加上"株"的概念,比如前幾年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專業人士都會加上它的株號--COVID-19。研究表明,不同種的益生菌之間基因組差別較大,即便是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性。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含有或表達不同的功能基因可發揮完全不同的功效,所以大家在討論益生菌的功效時,一定要在菌株水準上進行。怎麼樣,是不是顯得很博學且嚴謹呢?正如我在第一部分的附錄中所提--凡益生菌產品,是必須要明確菌株編號的。

結論:吃益生菌,一定要細究到菌株編號。

 

益生菌的生產工藝到底有多重要?

益生菌補充劑從問世的那一天起,就自帶使命:確保足夠量的益生菌來到腸道,發揮有益於宿主的作用。所以,從菌種篩選、劑型選擇,到製作技術、包裝工藝,都是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拿目前最主流的益生菌粉劑來講,大廠牌的菌種肯定是經過眾多臨床驗證的、可以在食品中安全添加的菌種;製作工藝上也是必須幫幫助生菌能躲過胃酸、膽鹽的破壞;劑型選擇上,粉狀劑型抗濕效果較優,同時也能有效隔絕空氣,能延長菌種存活的時間。

益生菌補充劑最好冷鏈運輸、低溫保存,最終都是為了確保足夠數量活菌在腸道定植。所以益生菌產品的生產工藝真的非常重要,選擇專業的廠商就是信心的保障。

結論:益生菌的加工工藝很重要。

 

文章出處:《個人化益生菌:精準化醫療時代的選擇》


呂春美 醫師
呂春美 醫師

作者

呂醫師為台灣整合醫學協會理事長、光晟健康集團董事長。她定期舉辦演講,宣揚整合醫學理念。臨床上實際應用整合醫學,治療成效頗受病患信賴,著有《個人化益生菌:精準化醫療時代的選擇》、《無飢餓脂切法》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