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同儕有多重要?理解青春期的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
孩子邁入青少年,是身心發展產生劇變的一個階段。青少年時期,是踏出家庭後,孩子開始進入校園,準備建立人際關係與溝通方法的重要時刻,而「同儕關係」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來說擁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正處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在理性與感性拿捏中,難免會與父母產生衝突;此時身為父母,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去陪伴孩子成長呢?
目錄
青少年各階段心理發展
德裔心理學家 Erikson 於 1950 年代提出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孩子學齡期之前(6-12 歲),父母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發展與互動模式的建立扮演著重要角色,是銜接孩子社會化的第一步。
從青少年時期(13-19 歲)開始,人際關係重心則從「父母家庭」轉移到「同儕群體」,這個階段孩子的生活目標主要為課業升學、校園生活等,會有大量時間在學校、社團或補習班,因此,與「同儕」的相處也自然成為此時的生活重心。
在青少年階段,透過同儕關係學習與群體互動,青少年從中建立「自我價值」、「人際關係」,一點一滴肯定、接納自我,為將來進行準備。
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身份認同
同儕關係為何對青少年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美國社會學家 Cooley 提出《鏡中自我 (looking glass self) 》理論說明:「每個人面對他人都是一面鏡子」;透過不斷的互動,接收他人反應,建立屬於自己的自我意識與身份認同。這點特別在經歷身心發展同時有巨大轉變的「青少年」身上,影響更為明顯。
青少年的人際關係有大量時間圍繞在同儕上,他們會透過模仿,在群體中追求認同感與歸屬感;也會改變原本習慣做的事情、或是接觸更多新的事物。其背後原因是想要「跟同學有話聊」,也就是常聽到的「同儕壓力」。
由於青少年透過同儕大量接觸不同的他人反應與資訊,此時他們可能最常遇到的問題便是「身份認同」的混亂,進而影響到同儕關係的維持,以及學校外的人際關係。
青少年時期的情緒管理
另個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是「情緒管理」。在討論前,首先要了解兩大角色「杏仁核」與「前額葉」。
「杏仁核」在大腦負責情緒中心,影響我們對外在事物的原始情緒反應,掌管「感性」;「前額葉」則負責思考判斷、抑制以及權衡行動的複雜情緒反應,掌管「理性」。這兩者在情緒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從人類的發展上來看,杏仁核與前額葉成熟速度不一;杏仁核是人類一出生就自帶、且發展成熟的功能,前額葉則需要等待至 25-30 歲左右才會趨於成熟穩定。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不只是因為第二性徵開始產生變化,人際關係的重心也轉變到「同儕關係」上;想融入同儕群體的焦慮、不安以及身體外貌的變化,會使杏仁核收到刺激而啟動,加上杏仁核的反應速度比前額葉快上許多,很多時候還來不及判斷對錯,情緒就先跑在前頭了。
要如何讓青少年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身為父母,可以做的是覺察孩子的狀況,並給予方向,避免與孩子的情緒同步化。試著以身示範如何用理性去控制情緒,有機會幫助在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前額葉成熟,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另外睡眠不足也容易使情緒變得焦慮。有研究指出:在睡眠充足時,杏仁核與前額葉可以建立良好的溝通連結,幫助穩定情緒;相反的,睡眠不足則會使這個連結阻礙。父母在與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建立全新的互動模式時,別忘了留意睡眠對青少年情緒管理以及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有智慧的父母,引導孩子肯定自我
當青少年階段的孩子遇到煩惱時,身為父母會不自覺地以人生前輩的角色來分享或指導孩子。此時先暫停想想:「孩子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什麼?」、「孩子提起這個話題背後的煩惱是什麼?」透過這樣的自我提問,讓父母從「指導者」轉變為「引路人」,有助於父母協助孩子梳理青少年人際關係。
常見的青少年人際關係衝突情境
以下整理了幾個在青少年同儕關係常發生社交衝突的情境,透過這些情境舉例,當父母們遇到孩子有類似經驗時,可以適時引導孩子練習正向思考:
-
課業報告、活動分組落單
父母首要之務是引導孩子理解這件事是中性的情況。不論哪個階段,只要在群體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落單的狀況,並非全然是自己做錯、或自己不夠好才發生這個狀況。讓青少年學習以中性角度看待事件,嘗試將「事件」與「自我價值」脫鉤,理性看待,梳理可能性與解決方法。父母也可以自身經驗為例,試著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與看法,了解孩子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
過度討好、迎合同學或是團體
當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先別急著焦慮,或許孩子正經歷一段社交挫折中。此時父母可以做的是:傳達「交朋友是一種選擇」。不只是對方,孩子自己同樣有可以選擇的權利。鼓勵孩子多接觸各類型社團、營隊等非班級為單位的青少年同儕團體,選擇和自己更合得來的朋友群。
-
過度羨慕他人而影響、改變自己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辨別在「羨慕同儕」當下,感受到的情緒是什麼?讓孩子學習向內探索,找出比較行為背後的心情,釐清「對現在的孩子而言,什麼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視的事情?」更為重要。嘗試告訴孩子,「比較」本身沒有對錯,要避開的是落入不正確的比較心態,進入惡性循環,更不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
-
排擠或是被排擠
在青少年人際關係間經常出現的狀況。不論孩子今天是當事人或旁觀者,都需要讓孩子了解:「有時候並不是你不合群,而是同學們必須要透過『某種方式』來表達他們是一國的,其一的表現方式便是『排擠』」。透過正確觀念傳遞,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同理心,成為未來社交經驗的養分。
時代變遷下,許多問題可能無法再適用於現代的青少年同儕關係上,父母要做的是從旁引導、細心聆聽,當孩子的軍師,建立正確價值觀,讓孩子學習自己上戰場打仗,對青少年人際關係的發展來說是最好的助力!
接住孩子的情緒,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在 13-19 歲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很在意自己在同儕關係中是否被重視?自身在該群體中代表什麼位置?當人際關係中面臨挫折時,自我懷疑的聲音、湧上的負面情緒,會不斷反覆打擊孩子,此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董氏基金會於 2021 年進行的《人際關係、壓力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研究中發現青少年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越親密,快樂程度越高,壓力與孤單指數越低。前文提及,父母在青少年的人際關係處理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運用自身經驗與智慧引領孩子處理同儕關係課題,有助於培養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看到正值青少年的孩子鬱鬱寡歡,作為父母內心也不好受。此時除了給予適當建議外,「陪伴」會是更重要的過程。父母是孩子避風港,給予穩定而溫柔的後援。以下整理了幾個方法,提供給煩惱如何幫助青少年的父母:
給陪伴青少年的父母建議
-
從情緒層面關心同理
將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視為與自己對等的成年朋友,學習以同理的角度來關心孩子。
-
肯定孩子對人際關係的重視
讓孩子願意主動分享內心的擔憂,客觀、平靜地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困擾,父母更能明瞭自己可以給予什麼幫助。
-
放手讓孩子嘗試
不論成果好壞,別忘了鼓勵和肯定孩子勇於面對的勇氣。當孩子分享時,作一位好的傾聽對象,一起討論不同的方法,為下次準備,再進行討論回饋,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人與人互動,若想讓感情有深入連結,需要彼此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點不論對於青少年人際關係互動上是如此、成年人也是。父母在陪伴孩子走過青少年同儕關係的課題時,一方面也是與孩子建立更深厚的連結,找到屬於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步調。一起成長為更完整的人。
Bestmade 健康專欄
參考資料:
-
陳坤虎; 雷庚玲; 吳英璋; 姚開屏; Chen, Kun-hu; Lay, Keng-ling; Wu, Yin-chang; Yao, Grace (2007)。青少年自我認同與身心健康:認同重要性、認同確定性、及認同落差之功能,中華心理學刊,49(1),52-72
-
曾雅婷 (2017)。淺談青少年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之關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6),176-180
-
金子芳(2021)。青少年情緒管理、同儕關係與樂觀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
-
王鍾和、葉怡伶(2012)。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親子衝突議題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家庭教育雙月刊,(38),6-27。
-
吳澄波(2003)。親子溝通藝術-教養子女的好方法。台北:揚智。
-
林惠雅(2007)。青少年獨立自主發展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35),153-183。
-
Kim, M. J., Loucks, R. A., Palmer, A. L., Brown, A. C., Solomon, K. M., Marchante, A. N., & Whalen, P. J. (2011).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amygdala: From normal emotion to pathological anxiety.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23(2), 403-410. doi:10.1016/j.bbr.2011.04.025
登入中
Atwood Liu
作者
曾在台大資工實驗室,研究無人車技術,從此相信科技的力量,會改變人類生活。擔任 EZTABLE CTO 時,參與創新電子票券科技,1年內改變 10萬用戶的付款習慣。 他在 2013年創辦 Bestmade 人體工學院,期待協助全球電腦工作者,從工作桌開始改變,做最好的自己! 歡迎追蹤他的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atwood.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