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評價不批判!心理師:三個態度學習自我接納
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總是對自己這麼多批判?對自己總是很難滿意,覺得無論如何都不夠。這來自於我們被制約的「評價」感,我們會「評價」舉目所及的人事物、甚至自己,例如:
-
我應該要念某些科系才是「好」的。
-
月薪百萬才能被看得起。
-
我必須要溫柔體貼。
-
男生就該有肩膀、不輕易掉淚。
當活在被評價的生活中,就很難「自我接納」,為什麼總是無法真誠地接納自己?或者說,到底怎麼樣才叫做「自我接納」?的確,若我們從未真正體驗過被接納,那麼也很難憑空想像被接納的感覺。
如果你也深受「被評價」的困擾、不曉得如何「自我接納」,以下的介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當事人中心療法(client-centered thearpy)的創辦人,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認為治療師需展現出以下的態度:
一、真誠一致
真誠一致指的是治療師是可靠、一致的,沒有虛偽的表現,治療師能夠也應該以開放地態度表達個人情感、想法和態度。
二、無條件正向關懷
無條件正向關懷是一種無佔有性的關懷,不對當事人的想法、情感和行為做評價,溫暖地接納當事人而不帶任何條件。
三、正確同理性的了解
正確同理性的了解則是治療師需要正確且敏銳地了解當事人呈現的感受和經驗,不只理解還要能夠適當地傳達,藉此讓當事人更了解自己、有機會澄清不清楚的部分。
當事人若在治療中如此被對待,會有什麼感覺?
「治療室像是平靜的海灣,我的煩惱、批判、自責、罪惡、憤怒、悲傷都能被沉靜的大海吸納,而且不會有反擊的浪潮把我吞沒。我可以展現真正的自己,不用擔心被評價、被質疑,好像無論說什麼、怎麼想都是被接納的,似乎我是個很重要、很值得被尊重的人。」
而我希望,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這樣善待自己。
不帶條件地接納全部的自己,無論你覺得這有多糟、多自卑,都不要緊,它是保護你好好走到現在的盔甲,謝謝它讓你走到現在;正確地理解自己的感受與經驗,遇到事情可以哭可以憤怒,但你需要真實地同理自己真正的感受;真誠對待你的感受、想法,並且表現出一致的行為、言語。
當你能以這三種態度對待自己時,你會發現,你正逐漸走在「自我接納」的道路上。
轉載自發瘋心理師,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唷!
登入中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作者
發瘋心理師,領有高考諮商師證照之心理師(諮心字第0004150號),曾服務國小、高中、精神醫院之兒童青少年門診,現職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希望將生活化的諮商理論傳達給社會大眾,致力於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歡迎追蹤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cou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