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成就最深的愛?還是最傷的痛?

觀察內心小孩 覺察原生家庭影響

如果一個孩子自幼生活在暴力、不安或恐懼的家庭中,若被社福單位發現並試圖隔離、安置,你知道孩子的反應會是什麼嗎?

孩子們不會興高采烈的離開,而是哭著希望爸媽不要「拋棄」他。

對孩子來說(也就是小女孩、小男孩的我們),父母就是自己的全世界,是「愛」的代表(無論給予的愛是什麼形式,當時的我們也無法區辨、理解)。

 

如果選一個詞,你會如何形容自己的家庭?這個詞彙右是如何展現在你身上?怎麼影響到你?

原生家庭無可避免,是影響我們最深,也是悠長的因素之一。想要跳脫代間傳遞,需要不停思考與覺察。

 

許多個案與我分享:

「如果不是我爸過世,我應該還是會繼續卡在這痛苦中,拼了命去努力獲得愛」

「連我爸都是這樣順著我媽,我也是這樣,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他可能不是故意的吧!雖然覺得很難受但還是無法輕易斷絕關係,很掙扎」

 

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有點像是悲傷階段的歷程,會起起伏伏也會又進又退的,在過於理智的去理解之前,需要好好的感受還是小女孩/小男孩時的情緒與狀態,接著去覺察這些事情對自己的影響,行為/感受/認知等部分都需要好好討論,最後最後再去理解父母,選擇要放下,或是如何處置這段關係。

認真看待每個傷口,堅定體驗每個情緒,練習走向不一樣的生命選擇。這是條辛苦的路,但相信這段旅程會帶給我們新的看見與成長。

 

轉載自發瘋心理師,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唷!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作者

發瘋心理師,領有高考諮商師證照之心理師(諮心字第0004150號),曾服務國小、高中、精神醫院之兒童青少年門診,現職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希望將生活化的諮商理論傳達給社會大眾,致力於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歡迎追蹤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cou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