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信,阻擋了自己前進
「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
「我的外貌和個性都不被男友喜歡,我好爛。」
「就算能做到爸爸的要求,我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沒有自信一直是許多人的困擾,總會不時聽到自我批判的聲音。這種聲音與自信心息息相關,當批判的聲音越嚴厲殘忍,自信心就越低。但當批判的聲音轉弱,就比較能夠起身做事,對自我可以多一些期待與希望。
《給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妳》這本書給予自信心兩個定義:
一、感覺有能力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這是一種「感覺」,並非憑藉外在成就可以相互抵銷的。如同在諮商室中,我經常聽到許多有成就或是非常努力的個案,說著自己不夠優秀或太過懶散,雖然旁人都把個案當成工作典範,但對她來說,感覺卻十分「匱乏」。
這份匱乏讓她產生「無力」而拖延,沒辦法在時限內完成該做的事情覺得「愧疚」,也讓她更覺得要把事情做到「完美」才不會被人嫌棄。這個過程十分焦慮,也讓她對目標越來越「膽怯」。
相反的,一個有自信的人,她能消化上述的各種負面情緒後,意識到自己與自己設定的目標越來越靠近,最終貼近時,累積對自己的信心。
二、真心相信自己的才能與效率
我對「真心相信」的解讀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也就是在自己的想法與性格中,大多時候都能散發出堅定不移的態度。當這份態度可以被應用在「自己的才能與效率」,那她就能確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些挑戰,甚至設定一個比原有能力更高的目標,她有勇氣向上攀爬,也能承擔墜落的風險。
如同作者再提到自信的三點前提:
-
不需要尋求他人的助益來從中獲得必要的認可。
-
對自我、自身的強項及弱點有充分的認識,坦然地面對種種挑戰以及自己的欲望。
-
有能力接受失敗,並且視之為人生與學習的自然過程。
這是很理想卻也很困難的狀態,因為我們能對自己有足夠的認可,通常是從他人的認可建立起來的,當要拿掉他人的認可,只倚靠自己的信念,我們會害怕,害怕自以為的強壯只是一種與現實相反的幻覺,而幻覺會破滅、會墜落、會摔得粉身碎骨。
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人,就算成功爬上某座山峰,她反而會出現「冒牌者症候群」,這時的成功經驗不是累積自信的泉源,反而是走進一條荊棘長路,諷刺地使自我懷疑的痛苦加劇。她心想:「唉,大家都被我騙了,我真的不是你們想像中的人。」
更多文章,歡迎至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的 VOCUS 看更多
登入中
wesley chuang
作者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現為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遠距諮詢平台FarHugs諮詢督導、大專院校與培訓機構精神疾患/情感教育講師。新書《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歡迎追蹤 Facebook: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Instagram:wesley.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