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被焦慮狹持嗎?三個步驟面對內心的催狂魔
于翔已有多年工作經驗,但最近轉換職務內容讓于翔感到相當緊張不安,很擔心自己會辜負長官的期待、讓長官失望,也害怕同事表現出色會強過自己。
于翔幾乎已經兩週都緊張的無法好好吃飯、睡覺,在職場仍然假裝自己沒有問題,下班後覺得筋疲力竭,越來越擔心自己是不是沒辦法勝任這個職位...
于翔的故事道出許多正面臨職位調動或正面臨生活變化的夥伴心境,面對未知的挑戰,難免會感到緊張、焦慮、不安。
即使理智上努力告訴自己別害怕、別擔心,但總是表面冷靜、內心湍湍不安,甚至產生許多身心反應:多夢、失眠、心悸、胸悶、食慾不振、暴食、腸胃不適等。
面對各種職場變化,鼓勵各位可以用以下三策略自我調適因應:
-
練習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讓情緒透透氣
身體往往最容易反映出真實的心理狀態,但多數人常被灌輸負向情緒是脆弱、弱者的觀念,也常常讓自己在經歷負向事件時,更容易自我打擊,加倍負向情緒對自我身心的影響。
當自我不接納、不允許自己負向情緒,很容易因過度壓抑而使自己身心發炎。連身體的傷口都需要透氣、需要休息,更何況心裡的難受。
各位可以藉由給自己多一點接納和包容,練習自我慈悲。
自我慈悲是一種心理狀態自我照顧的方式,具有心理韌性的人往往能與自己的情緒建立溫柔的互動。透過給自己的情緒寬容、接納的理解,幫助自己紓解情緒,而非壓抑、批判或再次打擊,讓情緒得以被照顧並自然紓解。
-
重溫最佳狀態的自己
情緒是身而為人的自然狀態,調節情緒幫助自己能以平衡的觀點來因應,不忽略也不必耽溺。
每個人都會有狀態不佳的時候,也會有狀態巔峰的時刻。藉由回想「最佳狀態」的時刻,讓自己的感覺、想法都可以重新整理。
-
想想最近或之前自己曾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刻。
-
像說故事或看電影一樣,在腦中重播或重溫自己的「最佳狀態」。
-
感覺一下當時「最佳狀態」怎麼發生的?自己是怎麼做到的?
-
回想自己當時的優勢、特質、技巧與資源。
研究顯示重溫最佳狀態會讓人更快樂,未來也更容易自我整理、提取自己的最佳狀態。
-
-
目標重新聚焦
Fredrike Bannink 博士曾用搭計程車比喻擬定目標的重要性,面對負向情境,人們常常希望「不要發生某事」、「不要某種情況」,但人們要什麼呢?想要搭計程車,總不能告訴司機說:「我不要去機場」,那到底要去哪裡呢?
各位可以透過以下的問句,協助釐清未來期望和目標:
-
本身最大的期望是什麼?
-
當這個期望成真時,會有什麼不同?(本身的心情、想法、行為會有什麼不同?)
-
當問題解決,本身會怎麼做?(找到可能的方法)
-
如果暫時忽視本身的限制,還可能可以嘗試什麼方法?(用看電影或說故事的方式探索可能性)
想像未來期望和目標可能讓人覺得空泛或難以達成,但這是一種突破自我設限的思考方式。唯有先打破僵局,才有機會看見不同的可能。
將目標視為一種狀態和過程,每個人就有機會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修正,也是增加自我彈性的過程。
-
正向心理學看來正向,有時會讓人覺得知易行難、或遙不可及,但不代表每個人一定或必須做到正向,而在於給人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讓自己得以在僵化的困境中,增加自我的彈性和可能。
所以問題從來不是真正卡住自己的問題,真正的困住自己的是:自我如何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只有一個解決方式,而此路不通時自己很容易就無路可退。因此,可以試著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找到更多可能。
若您正面臨類似的情況,鼓勵您可利用上述方法自我調適,我們也歡迎您聯繫心理相關專業人員共同討論、澄清個人困境、找到客觀問題解決方案或所需要的資源,幫助恢復自我身心平衡。
參考資料:
Bannink, F. (2015) Post Traumatic Success: Positive Psychology & Solution-Focused Strategies to Help Clients Survive & Thrive.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楊雅筑諮商心理師粉專
其他人也看了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落枕其實是椎間盤突出!落枕拉脖子有效嗎?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都會得過的一種病-「落枕」,其實也是椎間盤突出。一個晚上的不對稱姿勢,也會讓椎間盤漸漸突出......
肩頸痠痛、膏肓痛、手臂痛?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就像裝了水的皮球,承載著來自上下兩節椎體的壓力,當壓力不平衡的時候,椎間盤就會被推向一邊,但在椎體後方有一條強壯的韌帶-後縱韌帶會擋住向後突的椎間盤......
登入中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正向教養家長講師/學校講師。美國認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親子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阿德勒讀書會帶領人。在諮詢工作中發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踏入諮商室,但可能都有著相仿的困擾。因此期盼藉由文章分享,讓心理學可以更普及,讓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好好被照顧與理解的機會。歡迎追蹤 FB 粉專:www.facebook.com/yachu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