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習慣性扭傷要小心!可能會引發更嚴重後果
腳踝扭傷是常見的下肢運動傷害之一,扭傷後需要的恢復時間從兩周到三個月不等,且根據扭傷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其中約有 33% 的人會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即便已無明顯疼痛跟腫脹,仍會感到腳踝「不穩」、「卡卡」或是有「無力感」,不少人在走路或是回到運動場後對於腳踝的不穩定感到恐懼,害怕會再次扭傷腳踝,進而影響過去的運動習慣,甚至連步態都出現改變。
臨床上也常遇到扭傷後不敢將身體重量放在患側腳上的個案,造成長期身體重心偏移,患側腳肌肉失衡的情況,使患側腳的肌力、穩定能力更差。
嚴重的腳踝扭傷除了當下造成的韌帶及肌肉肌腱的傷害外,也可能影響我們身體的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控制或動作策略等問題。
本體感覺提供我們大腦訊息來掌握身體各個地方的相對位置,當肌肉、肌腱或是韌帶受傷後,就有可能影響此機制,接著造成神經肌肉控制和大腦動作策略改變(例如:跳躍、著地方式、步態)有研究顯示,當我們腳踝扭傷後,在跳躍著地前,小腿肌肉(腓腸肌與腓短肌)預先收縮的程度較低,反應較慢;腓腸肌與腓短肌這兩條肌肉負責協助控制腳踝快速或過多的旋後(常見翻船的動作)因此當他們反應較慢時,就沒辦法及時提供腳踝穩定,面對突發狀況時,就比較容易再一次扭傷!
也有研究發現慢性扭傷的人在跳躍著地時,因動作策略已改變,從內側往外側的地面的反作用力較大,緩衝時間也較短,較容易把腳踝推向翻船的位置。
總結來說,當我們腳踝扭傷後有幾種可能會造成腳踝慢性不穩定,容易再次扭傷。
1. 韌帶組織受傷,穩定能力較之前差
2. 本體感覺受損,影響神經肌肉控制和動作策略
3. 心理恐懼
如果再次扭傷後,就有可能會讓上述的問題更嚴重!使踝關節穩定度變得更差,問題一直反覆出現;話雖如此,但也不用因此而過度擔心,因為關節的穩定度還是可以訓練的,之後會再介紹如何進行腳踝穩定度訓練。
AKA 4段腳踏板 鑑賞優惠折抵500元 領取優惠➜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75573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95462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14742
其他人也看了
落枕其實是椎間盤突出!落枕拉脖子有效嗎?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都會得過的一種病-「落枕」,其實也是椎間盤突出。一個晚上的不對稱姿勢,也會讓椎間盤漸漸突出......
肩頸痠痛、膏肓痛、手臂痛?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就像裝了水的皮球,承載著來自上下兩節椎體的壓力,當壓力不平衡的時候,椎間盤就會被推向一邊,但在椎體後方有一條強壯的韌帶-後縱韌帶會擋住向後突的椎間盤......
膝蓋痛比你想得更複雜!膝蓋痛就醫該注意的事
田徑場還是河濱,都可以看到呼嘯而過的跑者和騎士,同時診間也出現越來越多膝蓋痛的人,到底該如何尋求協助與常見的膝蓋往內夾問題與治療方向......
登入中
物理治療師 Hunter
作者
Hunter ,一位熱愛運動健身的物理治療師,希望能藉由寫文章、拍影片來分享一些有關於「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常見運動傷害」、「傷後訓練」和其他醫療保健知識,目前也擔任英國 CMS 動作控制培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