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核心肌群有出對力嗎?(二)如何檢測核心肌群有沒有出力?
剛開始在練習腹橫肌收縮,是透過「超音波影像」(像是照嬰兒的那種),看到影像,確保肌肉有收縮。為了確保是「大部分或僅有」腹橫肌在出力,會把超音波的探頭放在腹部的一個位置,可以同時看到三層肌肉的收縮(由淺到深: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可以想像成千層蛋糕。
一、到底是表淺的腹直肌、還是深層的腹橫肌?
當做仰臥起坐,腹直肌的厚度改變會最多,其他三者相對少,在做這個動作時,腹直肌出力的比例最多。又或者在躺著的情況下做用力閉氣(像深蹲時做的一樣),結果發現同樣是腹直肌的厚度改變最大,其他的也是相對少。
二、最能誘發深層腹部肌群的方式?
後來嘗試各種出力、口令、提示的方式,發現在:「比較放鬆且用嘴巴吐氣到底時,較容易可以誘發出腹橫肌出力」。
即腹橫肌厚度改變最多,其他相對比較少,這是初學者的練法,但是練到一定程度是在任何動作下都應該可以適時適量地出力。
由於大部分的人核心出力的方式都是「腹直肌」出力比例較高,因此手摸的位置是避開腹橫肌,而下方主要是腹外斜、腹內斜跟腹橫肌,這些都是一般人比較不會誘發到的,雖然精準度不會像超音波這類的即時影像,但算是比較能有立即回饋的。
三、覺得還是會用到腹直肌,單獨出力根本不可能?
完全沒有錯,單獨出力非常困難,而且在實際的應用也不需要到讓腹橫肌獨立收縮,但我們希望腹橫肌出力的比例上升,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用更淺層(負責做動作)的肌肉,而不是用深層(負責穩定)的肌肉。目前的研究也發現,長期腰痛的病患,常有「腹橫肌的延遲收縮、被抑制的現象」,例如肌肉收縮的比例(腹直肌:豎脊肌:腹內斜肌:腹橫肌),可能是:
-
未經動作控制訓練的人:5:5:2:1。
-
經動作控制訓練的人: 2:2:2:7。
下篇文章會說明如何訓練核心肌群,從最簡單的方式到最難,並且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與運動表現。
超音波圖片來源:Sonoskills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
作者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碩士。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NSCA-CSCS)。世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物理治療師。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所有人。他的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