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持續性疼痛與童年受虐經驗有關嗎?
前幾天看到有人分享一個一分鐘短片,不禁想起 Zautra 教授在 2005 年發表的研究。那是一個統合分析的研究,目的是要回答一個好奇:「到底成年後的慢性疼痛跟童年的受暴和忽略(以下以受虐代稱)有沒有關聯?」
研究分析的結果指出:
-
童年受虐的成人有較多的疼痛症狀。
-
慢性疼痛的成人童年受虐的比例較高。
-
慢性疼痛「求醫者」比慢性疼痛「未求醫者」童年受虐的比例較高。
-
一般人「有疼痛者」比「無疼痛者」童年受虐的比例較高。
雖然這個研究方法有一些要注意的細節等一下會說,不過整體來說這樣的結論是一個提醒:「慢性持續性疼痛與童年受虐經驗有關!」
早年逆境經驗,包括受暴、被冷落、缺乏照顧、情感忽略、霸凌、重大災難等,不論是單一事件或持續的狀態,都很有可能在我們心中種下「我不好」、「我不安全」、「我不值得被愛」等等,對於自我的負向看法。這些負向看法和慢性疼痛之間有沒有關聯?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這個,但如同這篇研究的結論,這些經驗與慢性疼痛是有相關性的。
那麼,我們能不能夠透過改變這些負向看法,來降低或預防慢性疼痛呢?目前也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但以現有的個人經驗來看,我認為是很有機會的。
不過呢,在解讀這個統合分析的結論要注意的是:
-
它所融合的原始研究,彼此之間對於虐待和忽略的定義不同。
-
分析結論的影響係數(effect size)是小的,也就是說,雖然受虐可能有影響慢性疼痛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唯一)的影響因素。
對於 2 的結果,我不意外,因為有太多的情境可能會形成對於自我的負向看法,受虐僅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啊!
延伸閱讀:
童年不只會傷人!
身心困擾的真實隱喻
Davis, Debra A., Linda J. Luecken, and Alex J. Zautra. "Are reports of childhood abuse related to the experience of chronic pain in adulthood?: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1.5 (2005): 398-405.
其他人也看了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登入中
Cho Chi Yang
作者
【疼痛醫師楊琢琪】從麻醉專業踏入疼痛改善的領域,關心身體疾病,也致力於情緒關懷與生活品質的提升。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inRaisesChange 個人部落格:https://chochiyangmd.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