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法環」也要小心運動傷害?! 一個動作檢測大拇指肌鍵炎
30 歲的阿承上了一整天的班,回到家立刻興奮的拿出遊戲手把開始努力戰鬥!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搏鬥,休息片刻後阿承突然發現大拇指關節處有灼熱、疼痛感。阿承原本想說只是小事,應該休息就會好了,沒想到過了一個禮拜,疼痛感沒有消失,反而連滑手機、用滑鼠、拿水杯等都會不經意地出現疼痛感……
長期反覆姆指動作罹患「媽媽手」
阿承這次因為打電動而引發的疼痛,是罹患了所謂的「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是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受到影響的組織通常是「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肌腱與滑膜,位在大姆指手背側的根部區域,屬於「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因使用不正確或反覆動作造成發炎,組織增生後導致肌腱滑動的空間變的狹窄、滑動不順暢,而產生疼痛、腫脹,甚至在關節處出現骨頭增生。
什麼人容易得到「媽媽手」
媽媽手通常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例如:打電動、滑手機、使用哺乳器、抱嬰兒、切菜、工作需要反覆按按鈕等,就可能造成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下方的肌腱滑動。
「媽媽手」的常見症狀
最常見的是在大拇指接近手腕處,持續疼痛或腫脹,一旦用力就明顯疼痛,導致日常生活動作無法使力,大拇指活動受限,部分人可能出現凸起的腫塊,按壓會有不適感。
然而,有其他的疾病與媽媽手有類似的症狀,以下舉出三個常見問題作為例子:
-
手腕或指骨關節之退化性關節炎。
-
腕隧道症候群,造成手掌麻痛。
-
頸部神經壓迫,導致姆指側麻木疼痛。
建議有任何不適問題,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一個動作自我檢測「媽媽手」

我們可以透過一個動作來初步篩檢,自己是不是得了「媽媽手」,或者是發生風險較高。將我們的大拇指包握在其他四指內,然後將整個手腕向下旋轉,拉緊姆指上連接的肌腱,若在這個動作下,感受到姆指接近手腕出有明顯疼痛,罹患「媽媽手」的機率就很高!
這個測試的名稱是「芬可斯坦測驗(Finkelstein’s Test)」,但我們也不能僅以一個測試就做為唯一的診斷工具,一般來說還會利用超音波檢查進一步檢查軟組織發炎水腫的情形,或是輔助 X 光等其他影像檢查,排除其他疾病。
想看更多圖文,可以到 𝐇𝐢𝐁𝐨𝐝𝐲 嗨健康 | 物理治療 𝐱 運動 |看看唷!
也可到 HiBODY 嗨健康 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 看更多健康專欄文唷!
其他人也看了
肩頸僵硬?簡單5招有效舒緩!
隨著高工時工作、久坐辦公及智慧手機普及,肩頸不適的盛行率顯著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約60%以上的上班族,肩頸痠痛。以下將詳細介紹 5招最簡單的舒緩方法:頸部側傾伸展、肩胛骨後縮、熱敷放鬆、指壓按摩、深呼吸調節 ......
肩頸僵硬原因 Top 5!
肩頸僵硬現在極為普遍,尤其久坐、低頭用手機,及長期高壓。根據美國脊骨神經協會,肩頸問題與不良姿勢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能變為慢性疼痛、脊椎疾病、頭痛、疲勞等,以下將詳細探討肩頸僵硬的五大原因 ......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登入中
HiBody 嗨健康 物理治療師
作者
HiBODY嗨健康的品牌創辦人,以插畫為主軸的圖文創作,分享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想要遠離腰痠背痛、運動傷害與姿勢不良,歡迎追蹤她的Instagram帳號:@hibody_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