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怎麼辦?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嗎?
自己有長短腳嗎?可能看醫生都會有經驗,或被朋友說可能長短腳的長度差異,會影響走路,姿勢不良,嚴重可能會脊椎側彎。
大家很常會把身體的疼痛,跟身體的姿勢體態,扯上一定的關聯性,這也是很合理。因為姿勢評估,只需要一雙眼睛,住隔壁的阿姨也能摸一摸,摸岀兩腳不太一樣。
到底一腳長,一腳短,是正常還是不正常,當然醫學上會有正常的範圍數值。不過事實是自己會被「說」得像不正常,明明大家都有長短腳,卻被標籤異類。
請不要把長短腳變代罪羔羊。長短腳如果在正常範圍數值內,影響的遠比大家想像的少。
如何測量腳的長度
測量腳的長度,在骨盆的前面找一個點,然後在腳踝的內側找一個點,兩個點連起來,就是腳的長度。

如何才算長短腳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的長短腳特別嚴重,因為都被醫師說這個問題應該就是因為長短腳。其實 90% 的人,都有少於一公分長短腳的問題。兩隻腳的長度都長的一模一樣的話,可能只有 10% 的人都不到。
什麼樣的長短腳才是嚴重的呢?一般來說,超過兩公分以上的長短腳才是嚴重。
長短腳什麼時候需要治療
有長短腳什麼時候要去治療呢?還有現在長短腳跟很多疼痛相關的關係,其實都還不知道。而且疼痛其實還有很多面向,不僅僅只有結構上的問題。
所以如果懷疑自己有長短腳的問題,或者覺得自己的疼痛跟長短腳有關係的話,可以去測量一下自己兩隻腳長短腳的差異性,是不是真的有超過兩公分。
想看更多嗎?可以到 James 物理治療師的 IG 唷!
其他人也看了
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敢走路?物理治療師:日行 6000 步防退化
物理治療師 Danlel K. White 探討日常走路與退化性關節炎功能受限相關性,給予醫療從業人員及民眾明確建議:每天 6000 步,關節炎伴隨失能發生率降低一半......
明明健康卻覺得有問題?小心中了反安慰劑效應
反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反安慰劑效果是指出一些信念或預期等心理效果,可能會導致疾病產生,白話說就是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看了關於身體健康痠痛的資訊,便覺得自己得病了......
媽媽手不是女性的專利,爸爸也有可能媽媽手!
媽媽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拇指過度使用,造成周邊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造成發炎,容易出現疼痛及大拇指的無力......
登入中
James thephysio
作者
James 具有豐富訓練經驗的物理治療師,有著跨運動與醫學領域的背景,試圖結合訓練與物理治療,從醫學角度出發,配合不同的訓練模式來幫助運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