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需要為不同靈魂量身定做

直接說答案 不如問問看

每次提到特殊族群或是身心障礙的小朋友或成人,大家都會問治療師是否有提供一般兒童的教育課程;音樂治療師的確有在做一般兒童發展,那會怎麼做呢?

其實,治療師並不是做音樂教育,多半只是透過音樂這樣的媒介來讓每個孩子在安全的狀態下成長,加上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是一兩個孩子,家長常常會很頭痛他們的社會互動,那我們能夠做的大致上包含律動(肢體發展)、想像創造力、社會互動、情緒管理、自我表達(口語及非口語)、自信心、認知能力等等,看起來包羅萬象,但音樂治療就是透過音樂來幫助孩子們發展以上這些能力,當然我們還需要跟其他的治療師群們合作,才可以達到更完善的效果。因為我們要做的是依照每位孩子的不同,使用不同方式,而不是同樣的模式或同一堂課來帶每一個小朋友。

看了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幾項可以讓我們深思熟慮的問題,跟大家分享:

  1. 在網路上看了好幾百篇育兒教養的文章,認為上面寫的都對

    現在網路資訊發達,有些時候看太多文章,對孩子對自己都不見得很好,怎麼說呢?依照我前面說的,每個孩子都需要有不同的帶法,所以光靠一套模式要放在所有人身上實在有點困難。

    除此之外,網路文章人人都能寫,到底這些東西有幾分能夠採信呢?當然,我也寫東西,也不會說自己就是完全正確,而這些只是我想拿出來討論及分享的,所以網路文章可不可以多看,當然可以,但要記得,嘗試一下,哪些才是適合自己跟小孩的喔!所以各位家長還是多多與自己的孩子相處,發現自己孩子的長處,找出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吧!

  2. 太早開始學五花八門的厲害課程

    我常常聽到家長很驕傲地告訴我,他的小孩星期一上游泳、星期二上畫畫、星期三上打擊,然後以後幼稚園要讓他去上雙語幼稚園或全美語幼稚園,還有那種連日文一起教的幼稚園更好。

    我聽了都害怕,三歲前的孩子沒有上幼稚園,但卻上了如此多分門別類的課程,於是我問了,那帶孩子去上課的時候媽媽都在做甚麼呢?他們告訴我:我都在幫他拍照、拍影片,然後馬上上傳!我說:所以是手機再陪他上課囉!我可以理解所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我也可以理解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小孩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天份,所以東補西補,但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或許不是這些五花八門的課程,而是全家人一起出外踏青,全家人一起認真吃一頓晚飯等等。

    我也曾經帶過親子團體,家長通常把小孩往前推,推到老師面前,然後拿起手機,拍拍拍,再來就上傳,接著就自顧自開心的滑手機了,但這堂課可是「親子」課呀!並不是要大家什麼課都不去上,很多很好的課程可以上,但希望爸爸媽媽可以衡量一下,有哪些時間是您跟孩子的家庭時間?而不只是陪孩子去上才藝班!

  3. 父母別幫孩子們設定好該怎麼做

    在我認為,孩子們很需要培養同理心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談到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真是感觸良多,常常看到小朋友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某件事時,家長就會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剝奪了他們去動腦思考該怎麼做的階段,而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跟孩子說:「你自己想辦法!」

    一開始大部分的孩子比較難想出方法來,父母就可以做些引導,慢慢的讓他們懂得要去思考來解決問題。大概在小孩三、四歲的時候,就可以來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喔!記得,不要一次就把答案告訴他,就算他答錯了,也不要說他笨。我聽過有爸爸說:「就跟你媽一樣笨」,真是令人害怕的句子啊!

  4. 孩子們不是大人拿來炫耀的小東西

    念什麼學校、穿什麼衣服、補什麼才藝、去哪裡玩等,都是我常常聽到或看到家長們很愛比較的事。沒多久前我經過某私立國小,剛好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小孩,有一位殘障人士自己推著輪椅到他們面前推銷,媽媽馬上露出嫌惡的表情拉開他兩個小孩,並且對他說:「我不要啦!」我想,那個表情應該已經傷到那位身障朋友的心,但更可怕的是,這也直接教導給他自己的兩個孩子。

    念私立國小並沒有不好,但要想想初衷在哪裡。有些家長讓孩子們去讀私立學校是為了升學、為了學校管比較嚴比較不會學壞、為了孩子能夠在那裡結交門當戶對的人、為了好聽或者是為了裡面的好老師等等,什麼理由都有。重點是,儘管花了再多的錢,您自己的身教若做不好也是功虧一簣。

    再者,我常常聽到小朋友跟我說:「我是某某學校的耶」(台北某貴族學校),也曾聽到媽媽對我說:「對啊,我們就是一定要念某某學校啦,不然太沒有面子了」,又或者聽到媽媽說:「你看,我兒子學校有樂團,他的表演有沒有很厲害,他還是全校前幾名耶!」這些我都恭喜她,我也真心的覺得好厲害,如果您的孩子在這樣的生活中非常怡然自得也非常開心,那也很好。

    但是媽媽,請千萬不要忘記,孩子不是您拿來炫耀的東西,請記得在這些東西背後,孩子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您多關心的。希望家長們考慮一下,別把自己想要的人生套在孩子們的身上喔!

 

以上這些給大家做個參考,教育的方式還是要依家庭狀況不同、教育理念及孩子自身的狀況來做調整喔。


音樂治療師 廖珮岐
音樂治療師 廖珮岐

作者

畢業於澳洲昆士蘭大學音樂治療所,為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Registered Music Therapist)、 神經學音樂治療師(NMT)。希望透過音樂,陪伴所有需要被支持及舒緩壓力的人們,覺察到自己的身心狀態。在發展中心及診所與早期療癒的孩子相處、在監獄與受刑人一起探索人生、在長照據點跟樂齡及失智的長輩們玩耍、在大學跟大學生們體驗世界、在不同機構做支持性團體、喜歡與其他專業合作,有空寫寫書、接演講跟工作坊。希望音樂治療能夠讓所有人都能摸著一點邊際,也期待用不同方式把音樂治療繼續推廣下去,也希望藉由音樂治療陪伴更多的人。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