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藏在身上的第二顆心臟--比目魚肌

小腿比目魚肌 把血打回上半身

「心臟」就像一台電動幫浦,把血液傳送至全身,但各位有沒有想過,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液體理當往下流,如果這句話沒錯,最後我們的血液應該會累積在雙腳吧?

可事實並非如此,究竟是誰把血夜逆天打回遠在高處的心臟呢?

人體有 70%左右的血液會集中在下半身。

動脈運行,由心臟推動;對靜脈而言,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是血流動力之一,腿部靜脈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

 

今天就來跟各位介紹人體的第二顆心臟,有人說人體的第二顆心臟是小腿,若要更精準的指出誰是幕後大功臣,這條「比目魚肌」實至名歸。比目魚肌位於小腿上,下肢靜脈血管透過比目魚肌強而有力的收縮,將血液打回心臟,所以比目魚肌也可以作為人類心衰竭健康狀況的替代指標。

 

為什麼比目魚肌又可被稱作是第二顆心臟?比目魚肌主要由慢縮肌纖維組成,抗疲勞、耐力高,與腓腸肌相比,更適合用於久站、走路及慢跑等低強度活動;又因為比目魚肌厚實有力特性,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占了全身的 70%,必須透過小腿肌肉的幫浦作用,來幫助靜脈血液流回心臟。

 

位在深層的比目魚肌很難單一訓練,但是還是有方法能夠讓訓練效果更集中:

 

一、 屈膝負重顛腳運動

與站姿顛腳運動(主要訓練小腿腓腸肌)相比,屈膝坐姿顛腳更能針對比目魚肌收縮,也適合於日常生活中,單單坐在椅子上就能操作的簡單動作,對於肌少無力的老人家或久坐族而言,是一個安全、簡單粗暴又不怕養出蘿蔔腿的入門款經典動作。

  1. 坐姿背打直。

  2. 重物放腿上。

  3. 屈膝墊腳尖。

  4. 停 1 秒鐘再放下。

二、躺姿抬臀顛腳運動

這個動作同樣戴上屈膝,所以也是比目魚肌收縮比例相對較高的動作,不同的是,需要搭配抬臀動作,在這個姿勢下挑戰了身體更多的脊椎核心穩定及臀部肌力,對於下背痠痛不適的人來說,難度直升!因此建議大家量力而為以免受傷。

  1. 躺姿屈膝。

  2. 屁股離開床面。

  3. 腳尖墊起來。

  4. 停 1 秒再放下。

 

以上提供兩種方式讓大家認識「比目魚肌」的同時,也知道如何練得輕鬆、到位,讓我們來一起強化我們的第二顆心臟!

 

原文出處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馨葦物理治療師|健康即自由 喔!

 


物理治療師 鍾馨葦
物理治療師 鍾馨葦

作者

我是骨科物理治療師馨葦,除了治療師身分,也擁有運動技術力學分析的能力,希望能帶給熱愛運動的朋友們,更有效益且符合你運動項目的治療方式!專長在處理「肩關節運動傷害」、「慢性疼痛治療」、「術後復健恢復」以及「運動傷害復原及動作優化」。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