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空間症候群可能導致後側肩膀的慢性疼痛!

後肩範圍痛? 小心四角空間症候群 

 

最近會突然研究這個主題,是因為自己有一位肩胛骨骨折術後的病友,他常常告訴我他的患側肩膀後方感覺麻木,術後已經過了大半年了,但他的患側依然對冷熱覺或壓觸覺非常不敏感,且當他做出類似投擲棒球,將手臂向後揮動的時侯會有疼痛產生。這時我才靈機一動,他的問題可能是: 四角空間症侯群 (quadrilateral space syndrome)。

四角空間症候群是由Cahill和Palmer於1983年提出,由於腋神經(axillary nerve)或後旋肱動脈(pos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長期的慢性壓迫導致。

 

肩膀的四角空間在哪裡?

 

 

這個四角空間的組成邊界:上緣為小圓肌(teres minor),內緣為三頭肌長頭(long head of triceps brachii),下緣為大圓肌(teres major),外緣為肱骨骨幹(humeral shaft)。腋神經及後旋肱動脈會從這個四角空間穿出。

腋神經會支配小圓肌及三角肌的感覺與運動功能。後旋肱動脈則負責小圓肌、大圓肌、三角肌以及三頭肌長頭的養分供應。

 

 

四角空間症候群 的症狀表現

當您的患者有以下幾個症狀表現時,我們可以懷疑他的四角空間是否產生壓迫:

1. 肩膀後側周圍有瀰漫性、模糊感的疼痛,且疼痛範圍不符合頸椎神經根的皮節分布。

2. 直接按壓在四角空間上時,會有顯著壓痛。

3. 有肉眼可見的三角肌或小圓形肌萎縮。

 

四角空間症候群 的危險因子

  • 大部分發生在20至40歲。
  • 通常為慣用手,且男性發生的比例較女性高。
  • 當個案需時常做出肩關節外展與外轉的動作時,更容易產生四角空間的夾擠。如從事游泳、排球、籃球或棒球等運動員,或是需要反覆抬高肩膀的勞動工作,如刷油漆等。
  • 因為過度訓練三頭肌或小圓肌產生肌肥大,也可能造成四角空間的夾擠。
  • 其他如:骨折後血腫(hematoma)、肩關節盂旁囊腫(paralabral cyst)、脂肪瘤(Lipoma)或腋神經史旺細胞瘤(axillary schwannomas)等,都可能壓迫四角空間。
  •  

    我們可以參考這個示意影片:當肩關節外展時,四角空間的間隙會變得更為狹窄。

     

    四角空間症侯群 的分類

    因為四角空間有腋神經及後旋肱動脈通過,根據它的症狀表現,可分為神經壓迫的類型(neurogenic type)或血管狹窄的類型(vascular type),也可能兩種類型合併出現。 

     

    神經壓迫類型的症狀有:

    1. 感覺異常(paresthesia) 

    2. 肌束顫動(fasciculations) 

    3. 無力(weakness) 

    4. 疼痛(pain) 

     

    血管狹窄類型的症狀有:

    1. 皮膚蒼白(pallor) 

    2. 血管脈動減少或消失(absent pulse) 

    3. 皮膚冰冷(coolness) 

    4. 手部發紺(cyanosis) 

    5. 無力(weakness) 

    6. 疼痛(pain) 

     

    疼痛無力是兩種類型的共同特色。

     

    臨床上,因為四角空間症候群常常與其他診斷合併出現或混淆,因此真實的發生率很難被統計!

     


    甫銓 陳
    甫銓 陳

    作者

    【陳甫銓的物理治療筆記】專業物理治療師,希望能藉由藉由實證醫學支持的物理治療,分享臨床經驗,讓您遠離疼痛。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