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老師為什麼我手舉到一半就在痛!」
「怎麼每次肩推到最後都越推越痛!」
夾擠到底是夾到什麼東西?
Yo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肩關節構造
以解剖來說一般我們指的肩關節,是由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所組成的盂肱關節,而主要提供肩關節穩定的肌肉是旋轉肌群(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
但是當做動作時,常常需要連同周邊的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Joint)、肩峰鎖骨關節(Acromioclavicular Joint)及肩胛胸廓關節(Scapulothoracic joint)一起考量,只要其中一個關節的啟動順序或是相對位置不佳,就有可能對肩膀周圍的組織產生傷害。

肩夾擠常見症狀
肩夾擠症狀中最有名的就是疼痛弧(painful arch),就是只有在 60 度到 120 度的角度中才比較會出現疼痛的主訴,常常聽到個案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隨著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斷裂的情形,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喔!

肩夾擠常見原因
每當提到肩夾擠,大家可能會很常看到棘上肌被提出來討論,但其實並不是只有棘上肌會有被夾擠的可能,包括肩峰下滑液囊、關節囊和二頭肌肌腱都有可以能是受害者,造成這些組織受損的原因,主要是肩峰下的空間不足導致,以下幾項原因可能造成肩峰下空間不足。
-
肩胛骨過於前傾:
肩胛骨因為胸小肌過於緊繃,會出現肩胛骨前傾和下壓,導致肩峰下空間不足。
-
肩胛骨骨上轉不足:
一般肩關節在做外展的時候會遵守「肩胛肱骨節律」,也就是說在外展的 180 度當中,肩胛骨會貢獻 60 度,肱骨則會貢獻 120 度,若肩胛骨上轉的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肱骨被迫提供超出能力範圍的角度,導致肱骨頭撞擊到上抬不足的肩峰,夾擠到兩者之間的組織。
-
肱骨下滑不足:
雖然棘上肌是常見受害者,但有時他也有可能會變成「共犯」,幫助肩關節外展主要的肌肉是三角肌,但是其實在肩關節啟動外展的前 15 度左右,會是由棘上肌做出肱骨頭向內下滑進關節盂的動作,如果因為長期受損導致肌肉動作被疼痛抑制,少了他的啟動,就會不斷的出現夾擠而導致惡性循環。
-
胸椎活動度不足:
胸椎如果卡在一個駝背的姿勢,可能會導致肩胛骨在肩胛胸廓關節上的滑動不好,導致出現上轉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駝背也容易導致上面所提到的肩胛骨前傾。


想知道更多,歡迎到 𝗣𝗛𝗬𝗦𝗜_𝗬𝗢|物理治療師|𝗖𝗦𝗖𝗦 的 IG 看看喔!
其他人也看了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登入中
Yo 物理治療師
作者
我是Yo,一名物理治療師,也是美國肌力體能協會認證的肌力體能訓練師 (NSCA-CSCS) 。我的理念是「實證醫學,幫你解決」,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健康專家,誤導民眾做出不適合的動作後受傷,而來尋求治療師的協助。因此我希望可以藉著簡單的圖文和文獻,帶著大家了解疾病及打破迷思,歡迎大家一起跟我進入物理治療的奇幻世界,趕快來了解怎麼樣才可以更健康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