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同室好不好?兒科醫師:體力允許、心情放鬆最重要!
其實母乳、親子同室、產後憂鬱在台灣風向上不管是網路媒體、留言,或是街頭巷尾,常常都會被連在一起,甚至可以算是年經文了,沒話題的時候可能就會被拿出來鞭一鞭,但說也奇怪,明明國外的研究不管是哺餵母乳還是親子同室,研究統計和教科書上都是降低媽媽產後憂鬱,怎麼到了台灣就完全變了個樣?身為一個從反親子同室到挺親子同室的兒科醫師三寶媽兼國際泌乳顧問,忍不住想來分享自己轉變的心路歷程和想法。
首先,我完全贊成沒有配套、制式化、以達評鑑標準為目的、沒有足夠產前了解的母嬰同室會逼瘋媽媽(現在已經正名為親子同室,因為生小孩不是只有媽媽的事),再加上少子化,婦兒科總是被檢討縮減人力的單位,要像國外那樣每個媽媽都有泌乳顧問、醫師、護理師花時間陪伴協助,簡直是難上加難,只是醫療人力問題牽扯層面太大,就不在今天的討論內容裡了。
真的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媽媽,即使產前做再多的功課,孩子生下來還是不一樣,面對哇哇哭的孩子,任誰都會手足無措,即使是兒科醫師,再加上訓練過程中看過的悲傷故事,所以我大寶生下來馬上跟先生說「我不要親子同室,小孩餓了補配方」,然後隔天硬擠個 0.1~0.2c.c 的母奶,拿去嬰兒室,自己都不好意思,覺得是國王的母奶,還要面對同儕先生拿著一大管的母奶,面露驕傲的說這是我太太的母奶,我孕期都有幫她調身體(看看~產後媽媽心很玻璃,給人家記到現在)。回去房間馬上打給嬰兒室說要親子同室,但也是搖籃式餵的腰酸背痛,後來去月中又是另一個奮鬥、鬱卒、媽媽手掉眼淚的故事了......
二寶打定主意我就不要親子同室!神經病才親子同室!反正回家坐月子有差那三天嗎?反正第一胎後來親子同室後來還不是一樣奮鬥的很累?這次回家請 24 小時月嫂,按表操課訓練作息,不親餵就勤擠奶,睡前補配方讓小孩睡久一點,媽媽半夜設鬧鐘起來擠奶(上課說泌乳激素半夜分泌多當然要擠);終於在滿月前達成我塞爆冷凍櫃的目標,誰還敢說我少奶奶!
然後在月嫂離開後,我的世界正式崩潰(其實也只是回到人間而已),小孩不親餵就算了,連瓶餵也不要,嬰兒不喝奶是要成仙嗎?最崩潰的是時間到就是要規則擠奶才會有奶阿!妳早不哭晚不哭我擠奶的時候妳才哭,去抱妳奶陣來了很浪費,亂滴很狼狽,不抱妳一直哭很崩潰,起身要去安撫,結果一不小心絆到線,機器砸到腳很痛,奶灑滿地孩子在哭心很痛,我為什麼生到第二個還可以把自己搞得那麼悲慘,還好那時候有去上課,有遇到明燈–毛心潔醫師把我拉出那個恐怖的暗黑憂鬱迴圈.......
三寶桂圓妹來的意外,但那時候已經做足功課了,身為國際泌乳顧問沒道理不自己來體驗一下全天候 24 小時親子同室。累嗎?說不累是騙人的,但我前兩胎後面顧得也很累阿! 回家一打一前的親子同室是提早和寶貝磨合,親子同室躺餵練好練滿,還真的沒有擠奶(吸都不夠了懶得擠啦)、沒有漲奶(因為依需求餵奶,寶寶一直吸根本沒時間漲,當然體質本身就只是將將好那種也是原因之一)、沒有媽媽手(都躺著餵沒什麼抱嬰兒),事逢老大突然高燒狂咳,產後 2 小時先生被我趕回家顧大寶二寶,我自己在醫院一對一親子同室還可以跟前輩們 line 線上開會,沒有訪客,沒有擠奶壓力,有的就是媽媽的自由(躺餵不影響滑手機、追劇、吃宵夜),真累了就趁寶寶回嬰兒室常規洗澡和醫師檢查的時候稍微喘息一下。
真正的親子同室應該就是這樣沒有壓力、自在、真正的親職先修班和神隊友養成班。生到第三個才體會什麼是自由母乳哺餵,自在當媽媽,三天有差嗎?坦白說在做足準備和有母乳友善的醫護支持的親子同室真的有差,有人可以在妳喬不定姿勢的時候教妳,不用自己上網釐清多又雜的資訊土法煉鋼,有人可以在妳不知道嬰兒哭啥的時候,告訴妳什麼是嬰兒飢餓反應和要怎麼面對,有人可以在妳不想接待訪客的時候,直接在護理站幫妳拒絕,有人可以在先生明明心裡徬徨卻裝鎮定躲在手機的世界裡的時候,叫他過來一起學習協助,親子同室真的不是要逼瘋媽媽,這三天只是短暫的親職先修班,我們希望的是能提供家庭式全程照顧和衛教,讓之後的路能夠再得心應手一些。
提醒大家,
-
親子同室不強迫、沒壓力,這只是個人選擇。
-
如果體力允許,3 天的親職先修班可以考慮考慮。
-
真正的親子同室,應該是母嬰和伴侶都是放鬆的,要學習的事情雖然很多,但應該彼此是沒有壓力。
原文連結:親子同室,讓我從醫師變成自在的媽媽
更多的新訊和微簡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以及追蹤我的 IG:dr.fishball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dr. fishball
作者
哈囉,我是魚丸醫師,是兒科醫師也是四寶媽咪。 因為喜歡小孩,所以選擇當兒科醫師;因為成為媽咪,所以得更努力學習。 喜歡聊媽媽經,在這裡可以和大家暢所欲言,分享我的專業和育兒理念。
網站:https://www.dr-fishball.com/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r.fishball.mommytalk IG:dr.fish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