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怕面對離別--不安全感正在啃食人際關係嗎?
想要好好經營關係,從照顧好自己開始。
真的很不喜歡自己這樣,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害怕,總是會不停地確認、不停地問、不停地擔心……對方是不是不開心?是不是在生氣?會不會有一天離開自己?
但其實你在遇到他之前,你都可以一個人過得好好的,對嗎?
其實,你並不是不知道怎麼一個人生活、怎麼獨立、怎麼照顧自己,可是偏偏、就是偏偏、在進入一段關係之後,一開始也沒什麼,過一陣子之後,你會開始已讀不回、你會開始生氣為什麼他到家沒有 line 你、你會不開心他今天竟然沒有想到你、你會開始抱怨他不再像以前那麼對你好,你懷疑他是不是開始不在乎你……
但你心裡也有那麼一部分是知道的,或許,或許真的並不是這樣。
你知道他到家了、他也 line 你了,你知道他並沒有不開心、他可能只是在放空,你知道他今天工作比較忙、並不是真的沒有想你,你知道他也不是不黏你、只是最近有大案子在忙,所以,你也好討厭這樣的自己,根本就是自己內心的不安在作祟,彷彿一個無底洞一樣,只有把他完全的沒入了、包圍了、圈住了,你才能夠感受到那樣的安全感,或許吧。
但那樣的自己,又讓你感到厭惡,因為你知道,這樣是不對的,黏人是不對、一直索討是不對,最後,你下了一個結論,「當我需要他、這是不對的」。所以,你開始生氣、開始不斷的壓抑自己,好像壓抑了、自己就真的不需要了一樣。
但你知道,你藏不住你的生氣。所以,你開始已讀不回,開始刻意未讀他好幾個訊息好幾個鐘頭,彷彿要假裝自己真的都不在乎一樣。
但這樣的結果是什麼?你真的不在乎了嗎?還是,對方也搞不清楚你怎麼了?
當對方摸不著頭緒來問你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回答不出來?你又悶又急又氣又惱,一股腦地煩躁、憤怒、不安全感全部都湧上來,你怒回「就沒事啊!」但你內心深處知道並不是沒事,對吧。
其實你每一句不耐煩的語氣,都像是在說著「你什麼時候才要理我?」、「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了?」、「你到底還愛不愛我?」
你壓抑著,最深最內裡的,你好希望從他那裡聽到:「嘿!你今天好嗎?」、「我很想你」,但這些需要,讓你覺得自己好脆弱、好渺小,彷彿渴求母愛的孩子一般,讓你拼命的想把他掩蓋起來,彷彿藏着、掖着,你就真的像個大人一樣成熟了、成熟的可以坦然自在地面對這一切了。
卻不知怎麼的,每當你越藏著、掖着的、試圖掩埋著,往往像生了細菌一樣的,往傷口裡發紅、發腫、發熱、發痛,讓你越來越難去忽視他。
那個發膿的傷口像個被忽略了好久的小小孩,他就是拼了命的往死裡哭,要撕心裂肺的哭到讓你聽見,聽見他有多痛、多需要你聽見他一樣。
如果你有孩子,你肯定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的,一開始,孩子叫你,總是輕柔可愛、奶聲似的,但若總是被大人呼攏過去,他會越發猛的,大聲喊起來、甚至哭叫,要讓你非聽見他不可、讓你非理他不可,因為即使是被罵了、總比都沒人理來得好吧?
嘿!你內心的那個孩子,在喚著你呢!
其實每個人,不論身體肌理表象如何,都希望能被好好的重視、好好的對待,這是身而為人最基礎、最重要的需求。
有這樣的需求,一點也不奇怪、一點也不幼稚啊,這是很正常的需求,只是,這樣原始的需求,也會讓處在大人軀殼的我們,突然感到莫大的脆弱無助,因此我們總是習慣用憤怒來包裝、來假裝我一點也不需要。
那當我們用憤怒來假裝的時候,你知道嗎?自欺欺人其實也是滿有它的效果的欸!
若我們老是憤怒的對對方說:「我不需要你!」、「你走開!」會發生什麼事?
若你聽到對方生氣的說:「我不需要你!」、「你走開!」你的感受是什麼?應該也會覺得很不舒服、甚至生氣,氣到真的想掉頭就走吧?
那不就真的驗證了「他果然不想理我、他果然都沒有想到我、他果然都不需要我...」這些你原先的擔心?
結果,我們無法面對內心的恐懼與脆弱,就在不斷的自我懷疑、自我壓抑的憤怒當中,不停受傷、發炎、生膿,最後,真的把我們身邊至親至愛都推開了……
碰觸到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是可能、也是真的會讓我們感覺到脆弱的,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成熟啊!這只是表明了,我們是個人、有溫度、有需要的「普通人」,跟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一樣。
一樣平凡的想被重視、被看見、被好好的對待,如此而已。讓我們回過頭來,練習去看見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孩子,看見了,才有機會去照顧他。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楊雅筑諮商心理師粉專
其他人也看了
不想舊傷一再復發?物理治療師:3 個居家簡單肌力訓練(下)
肌力訓練不像有氧運動通體舒暢的快感;更不像拉筋、關節活動,簡單易做,效果卻舒服放鬆,肌肉的成長必續靠「破壞」,透過重量拉扯肌纖維造成「微破壞」,讓身體自然去強化肌肉組織......
不想舊傷一再復發?物理治療師:3 個居家簡單肌力訓練(上)
肌力訓練要練到甚麼程度一直是眾說紛紜,「居家運動」不是要把這些肌肉「練大塊」,而是要讓這些肌肉能夠負荷每天的使用,應該以提升「耐力」為優先考量......
你有手麻困擾嗎?物理治療師:四個手麻常見的原因與特色
隨著 3C 產品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因手麻而來求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年輕,手麻的原因相當複雜,因此治療師會從頸椎、胸口、手肘、手腕一路尋找壓迫點......
登入中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正向教養家長講師/學校講師。美國認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親子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阿德勒讀書會帶領人。在諮詢工作中發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踏入諮商室,但可能都有著相仿的困擾。因此期盼藉由文章分享,讓心理學可以更普及,讓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好好被照顧與理解的機會。歡迎追蹤 FB 粉專:www.facebook.com/yachu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