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腸絞痛,媽媽心更痛

嬰兒沒毛病卻一直哭?可能腸絞痛

 

上週六園丁醫師到平鎮親子館主講親職講座,主題是「嬰幼兒常見疾病與處置」。老實說這個主題包山包海,只能儘量以系統分類,把一般兒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分享給大家。本來怕像是在打流水帳,還好家長們都很踴躍互動,尤其講到「嬰兒腸絞痛」這個主題,有幾位過來人都心有戚戚焉。

在兒科門診遇到懷疑「嬰兒腸絞痛」的孩子,最熟悉的場景大概是這樣:一位愁容滿面的疲憊媽媽,抱著睡得很香甜的寶寶進入診間。相談之下媽媽真是「壓力山大」,除了寶寶半夜哭鬧,造成隔天要上班的大人無法休息,有時還得同時面對產後憂鬱、出月子中心的震撼教育、同住長輩的過度關心或不諒解,有時說著說著就哭了出來。

根據最新的 ROME IV 嬰兒腸絞痛定義:小於五個月大的嬰兒,照顧者發現其有長時間、不明原因、難以安撫的反覆哭鬧,並且排除其它疾病且生長狀況良好,臨床上即可診斷為嬰兒腸絞痛。

 

不過嬰兒哭鬧真的是因為「腸絞痛」嗎?除了某些真的跟「腸胃」相關的問題,嬰兒哭鬧也可能是情緒、社會心理層面因素,或是神經系統發展尚未成熟,甚至有人認為只是正常嬰兒哭鬧曲線的極端值。雖然原因仍沒有定論,但目前知道的是,嬰兒腸絞痛是一種可以由「時間」治癒的狀態,通常過了三個月大以後,寶寶哭鬧的時間自然慢慢漸少。

家長們都覺得「三個月」未免太漫長了吧!可惜的是,一般來說藥物治療對嬰兒腸絞痛並沒有顯著療效。不過如果懷疑是由於腸胃不適引起的哭鬧,可能可以藉由調整嬰兒配方、補充特定益生菌來減少哭鬧的時間和嚴重度。

相較於醫療上可以給予的協助,家人的支持系統其實更為重要。以前在兒科急診值班的時候,半夜因為哭鬧被帶來急診的嬰兒,常常在坐車前來的途中就睡著了,表示有些孩子可能對環境的需求較敏感,也許不是真的有生理上的不舒服。也有研究顯示,照顧者的焦慮可能會加重寶寶嬰兒腸絞痛的情況,而哭鬧寶寶正好又加強了照顧者的煩燥和焦慮。

 

所以為了寶寶好,請全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主要照顧者(不是性別歧視,但這個角色通常是還在產假中的媽媽):

  • 如果晚上主要是由媽媽照顧哭鬧的孩子,請讓她專心當個日夜顛倒的貓頭鷹。白天的家務事和雜事請儘量幫她打理妥當,她白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寶寶一起睡覺。

  • 如果早上是爸爸要工作,晚上請移駕到另一個房間,戴上耳塞好好睡覺。不要在同一個房間裡被吵到火氣大又幫不上忙,這樣老婆壓力會很大(當然前提是第一點有做好才能算是日夜分工)。

  • 婆婆媽媽、姑姑嫂嫂之類的,請在寶寶和媽媽的房間設個結界,不要動不動就跑去關心,除非真的有接手幫忙的功能,不然口頭上的關懷都會變成「關切」。

  • 不要阻止媽媽出門去散心。能換手讓媽媽放個小假當然最好,就算不能,媽媽自己推著寶寶去公園曬曬太陽、喝杯咖啡、逛街都有益身心健康。

  • 最後最重要的,請不斷地給媽媽信心。告訴她寶寶哭鬧不是她照顧不周,和她一起面對、一起等待寶寶成長。

 

想看到更多育兒手記嗎?可以到 樹果園丁育兒手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B 唷!


園丁兒醫--蔡昕育 Tsai
園丁兒醫--蔡昕育 Tsai

作者

園丁醫師蔡昕育,是小兒科與兒童消化學次專科醫師,也是小樹松果兩個男孩的媽媽。 種樹養果後才知道教科書僅供參考,養小孩才是兒科醫師真正的修煉! 用兒科醫師和雙寶媽的角度,和你分享兒童健康知識、也聊聊育兒路上的大小事,讓我們一起當育兒路上的好夥伴吧!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