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喉嚨、咳嗽、發出怪聲......孩子可能不是故意在搗蛋 (上)
最近小樹常常出現清喉嚨的聲音,一開始以為小樹是不是感冒喉嚨不舒服,但持續了幾天之後,開始覺得小樹應該是「抽動症」(tic disorder)。尤其晚上睡覺的時候聲音就會自動消失,可以從清喉嚨的聲音不見了來判斷小樹已經睡著了。
雖然門診常常有五、六歲的孩子因為類似的症狀就診,相關的衛教也講了好多次,但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還是很希望孩子清喉嚨的聲音可不可以不要那麼頻繁。於是就問了兒童神經科專家樹果爸:「欵你覺得小樹要不要吃點什麼啊?」結果樹果爸用一種是我在大驚小怪的樣子回答:「不用啦!反正又不是咳嗽,不會被別人誤會是新冠肺炎就好啦!」
經過幾天調適期,我學著儘量忽略小樹發出的聲音,他輕鬆自在的時候清喉嚨的頻率就少了一些。我也發現晚上接近睡覺時間,他清喉嚨的次數就會變多,果然疲倦的時候 tic 會變得比較頻繁,這時就要趕快把小樹趕去睡覺了!
抽動(tic)是什麼?
Tic 是短暫、重覆、不規律且非自主性的肌肉動作,可以影響身體的任何地方。抽動的症狀可以自主性的短暫壓抑,但不斷的壓抑會引起更大的不舒服及壓力,造成之後更明顯的症狀,睡著時 tic 則會消失。目前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不過可能跟遺傳與神經傳導物質的不穩定有關。
誰容易得到 tic?
-
症狀常從孩童時期開始,大約五歲左右是好發年齡。
-
男生比女生多。
-
家裡有相關遺傳者風險較高。
-
某些神經系統疾病、藥物或是感染也會有 tic 的表現。
Tic依症狀分類
-
動作型抽動症(motor tic):常見眨眼、皺鼻、聳肩、點頭、歪頭,甚至突然手腳抽搐或甩手臂等動作。
-
聲語型抽動症(vocal tic): 常見清喉嚨、咳嗽、怪叫聲、打嗝聲或動物叫聲。
-
簡單型抽動症(simple tic):非常短暫的、影響很少肌肉群的抽動,例如單一動作或是單音節的聲音。
-
複雜型抽動症(complex tic):影響多個肌肉群,例如一系列有順序的動作,或是一串字詞組成的語句。
想看到更多育兒手記嗎?可以到 樹果園丁育兒手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B 唷!
其他人也看了
落枕其實是椎間盤突出!落枕拉脖子有效嗎?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都會得過的一種病-「落枕」,其實也是椎間盤突出。一個晚上的不對稱姿勢,也會讓椎間盤漸漸突出......
肩頸痠痛、膏肓痛、手臂痛?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就像裝了水的皮球,承載著來自上下兩節椎體的壓力,當壓力不平衡的時候,椎間盤就會被推向一邊,但在椎體後方有一條強壯的韌帶-後縱韌帶會擋住向後突的椎間盤......
膝蓋痛比你想得更複雜!膝蓋痛就醫該注意的事
田徑場還是河濱,都可以看到呼嘯而過的跑者和騎士,同時診間也出現越來越多膝蓋痛的人,到底該如何尋求協助與常見的膝蓋往內夾問題與治療方向......
登入中
Hsin Yu Tsai
作者
園丁醫師蔡昕育,是小兒科與兒童消化學次專科醫師,也是小樹松果兩個男孩的媽媽。 種樹養果後才知道教科書僅供參考,養小孩才是兒科醫師真正的修煉! 用兒科醫師和雙寶媽的角度,和你分享兒童健康知識、也聊聊育兒路上的大小事,讓我們一起當育兒路上的好夥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