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睡到飽反而越睡越累?(一)吃到飽原理看睡到飽為何得不到滿足

睡飽還賴床,反而會更累

利用假日來補回平日不夠的睡眠量,這是一般人最常見的睡眠迷思,也是最普遍的不良睡眠習慣。特別是有失眠困擾的學生或是上班族,儘管夜晚輾轉難眠,但平日礙於必須準時上學上班而勉強自己早起,所以假日來臨時一定非常期待補眠,甚至肆無忌憚地一覺到自然醒,中午過後才睜開眼睛,直接吃午餐,或吃完繼續不省人事。然而,以為補眠可以徹底恢復精神,卻常事與願違地感到更加疲倦。此外更糟的是,補眠的習慣還可能導致下一波失眠來襲。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這些負面現象呢?在此,我們用「吃到飽理論」來說明。

 

吃到飽理論

現在有許多餐廳以讓顧客「吃到飽」為號召。不知道大家在這類餐廳飽餐一頓的同時,是否留心過自己的心理狀態?人們面對「吃到飽」這樣沒有任何限制的美食饗宴時,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情緒反應,其變化的幅度就像是坐雲霄飛車一般峰迴路轉喔!

  • 前期

    在準備開動前,滿心期待要大展身手,甚至有種非把店家吃倒不可的自負心情。

  • 初期

    開始用餐時,滿懷享受的愉悅感,每吃進一口,都彷彿味蕾在開心地跳舞。

  • 後期

    有點飽了,但仍不肯放棄,繼續用餐。直到肚子撐得有點難過,心情逐漸轉變為後悔,告訴自己似乎不該吃這麼多,但手卻仍一口一口地將食物塞進嘴裡,覺得還可以再吃一點。最後,終於因為身體不堪負荷而感到不適,不得不罷手。這份不適,包含了生理及心理的層面。

「滿心期待」→「享受」→「開始後悔」→「感到不適」

 

這就是許多人都經歷過的「吃到飽式用餐」中的情緒轉折。但這與「假日補眠」有什麼關係?想必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週間得上學、上班,總覺得永遠睡不夠,因此每到假日就興起:「我一定要把所欠的『睡眠債』一次補回來」的心願。但真的睡到飽、睡得盡興後,卻又有股說不出的昏沉,甚至伴隨頭痛、暈眩,反而比平常更疲倦,而感到些許懊惱。說到這裡,聰明的讀者是否已經發現,失眠者「睡到飽式補眠」所經歷的身心狀態,跟「吃到飽式用餐」的心理轉折很接近呢?

  • 前期

    就要放假、有機會睡飽了,一整天都在期待今晚要好好補回前幾日沒睡夠的份量,決心睡到爽為止。

  • 初期

    終於可以上床了,舒服地躺平,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期待睡眠的氛圍,心中有種任誰都不可以吵醒我的莫名堅持。

  • 後期

    醒來時發現已經中午甚至更晚了,一天過了一半,心裡有些後悔不該花這麼多時間睡覺,浪費時間。而且起床後並未出現預期中的精神抖擻,反覺身體沉重,頭昏昏腦鈍鈍。

 

晏起除了令人在心理上產生「浪費時間」的懊惱之感,在生理上也有害處。許多人都疑惑,為什麼睡太飽反而沒精神?原因是,身體其實不需這麼大量的休息。當睡眠時間達到平時所需的量時,部分身體機能已開始甦醒、運作,躍躍欲試準備活動了,你卻一直躺著不起床。時間一久,身體自然感覺不舒服。一如「吃到飽」理論中所說明的,身體不需一次吃進這麼多食物與熱量,過多食物反而造成身體負擔;同理,身體也不需一次這麼久的睡眠。再來,若以人的睡眠結構來看,「深睡期」通常集中在前半夜,在後半夜,尤其是睡足六至七小時後,睡眠階段多已進入「淺睡期」與「作夢睡眠期」。因此假日補眠看似睡得很久很飽,但後半段已非深睡期,休息效益不大。

 

睡眠小教室

一般人整晚的睡眠階段。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睡眠管理職人-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原文出處:《失眠保證班,無效免費:弄懂18種讓你徹夜難眠的心理和行為》

 


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作者

任職於好夢心理治療所,並為該治療所執行長。積極推廣睡眠醫學大眾教育推廣,至今累積超過700場睡眠相關講座,且致力推動台灣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養成與培訓,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督導級講師。經營有臉書粉專:睡眠管理職人-吳家碩臨床心理師。著有《失眠保證班》、《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0-6歲好眠全指南》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