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瘦不了恐是腸道菌失衡!(下)益生菌可減重並降低食慾
總是苦惱瘦不下來嗎?可能是腸道菌失衡惹的禍!〈一直瘦不了恐是腸道菌失衡!(上)肥胖體質與腸道菌的關係〉說明了腸道菌與肥胖體質的關係,此篇要來告訴大家,益生菌可改善腸胃道幫助減重。
益生菌在食慾調節中的角色及機制
根據加拿大一研究欲探討不同性別減肥時補充益生菌對食慾及飲食行為之影響,進行一隨機雙盲對照實驗,共招募 45 名肥胖男性及 60 名肥胖女性,第一階段為前 12 週的減肥期,第二階段為 12 週的體重維持期,受試者分為控制組及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CGMCC1.3724 , LPR)補充組,每天補充兩顆益生菌膠囊(LPR含量為1.6x108 CFU/capsule),結果發現,女性補充 LPR 可顯著降低體重,且與增加禁食慾望有關。此外經由貝克憂鬱量表(The Beck Depression In- ventory, BDI)發現可顯著改善情緒問題。在男性補充後,除了可以顯著降低體重外,還能顯著降低空腹飽足感。因此,由此研究可以得知減肥時補充鼠李糖乳桿菌可以幫助減重且可降低進食慾[11]。
在韓國一研究欲探討益生菌之加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 gasseri BNR17, BNR)是否對人體有減重之效果,BNR 於動物研究中發現具減輕體重及體脂的效果,進而招募 90 名 BMI 25-35 的成人進行隨機雙盲對照實驗,分為安慰劑組、低劑量加氏乳酸菌組(BNR-L, 109 CFU/day)及高劑量加氏乳酸菌組(BNR-H, 1010 CFU/day)共進行 12 週,結果發現給予加氏乳酸菌者,其腰圍及臀圍顯著變細、腹部脂肪顯著減少,因此可以得知補充加氏乳酸菌可以降低肥胖者之腹部脂肪[12]。
在當前的營養與健康研究中,食慾調節成為控制體重和減少肥胖的核心議題之一。食慾由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方面,而腸道菌群近年來被認為在食慾調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定益生菌被證實可以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進而通過多種生理機制對食慾產生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益生菌在食慾調節中的角色及其作用機制。
一、腸道菌與食慾調節的關係
腸道菌群透過產生代謝物、調節激素、影響神經傳遞等多種途徑來參與食慾調節。健康的腸道菌群有助於維持能量平衡,而腸道菌群失衡可能會導致食慾失調,進而引發肥胖或其他代謝性疾病。例如,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SCFA)如乙酸、丙酸和丁酸,不僅提供能量,還能與腸道和大腦的受體交互作用,發揮飽腹感訊號的作用(nutrients-13-04170)。
二、益生菌在食慾調節中的作用
益生菌是對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包括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和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等菌屬。這些益生菌通過多種途徑調節食慾,幫助宿主減少過量進食,進而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
-
促進短鏈脂肪酸的生成
短鏈脂肪酸(SCFA)是腸道菌代謝膳食纖維的產物,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SCFA具有增強飽足感和調節食慾的作用。Sanchez等(nutrients-13-04170)的研究發現,在飲食中補充益生菌可促進SCFA的生成,而這些代謝產物可以透過影響腸道激素如GLP-1和PYY的分泌來傳遞飽腹訊號。GLP-1和PYY這些激素可以延遲胃排空並增強飽足感,進而減少食物攝入。
-
調節飢餓素和瘦體素
飢餓素(Ghrelin)和瘦體素(Leptin)是控制食慾的重要賀爾蒙。飢餓素由胃釋放,可增加食慾,而瘦體素則由脂肪細胞釋放,具有抑制食慾的作用。某些益生菌能夠調節這兩種賀爾蒙的分泌,進而調節食慾。例如,Cerdó等(nutrients-13-04170)的研究顯示,特定益生菌可以減少飢餓素的分泌,抑制食慾。此外,益生菌還能提高瘦體素敏感性,幫助體內更有效地利用瘦體素來抑制食慾。
-
影響腸道神經系統及腦腸軸
腸道與中樞神經系統之間的雙向訊號作用即「腦腸軸」,在食慾調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腦腸軸的主要通訊路徑包括迷走神經、免疫系統和腸道激素。益生菌可以藉由影響腸道環境,調節腦腸軸的功能,進而影響食慾。例如,益生菌會產生GABA(γ-胺基丁酸)和其他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物質可經由迷走神經影響大腦中的飽足感訊號(nutrients-13-04170)。
-
抑制發炎並改善腸道屏障功能
慢性低度發炎反應也與肥胖和食慾過度高度相關。腸道屏障功能受損會導致腸道滲漏,進一步加劇發炎反應,並可能影響食慾調節。益生菌可以通過增強腸道屏障、降低腸道通透性、減少內毒素的轉位作用來降低系統性發炎(nutrients-13-04170)。例如,比菲德氏菌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能減少發炎性細胞激素、改善代謝功能,間接抑制食慾。
三、益生菌在食慾調節中應用的挑戰
儘管益生菌在食慾調節中的潛力已被廣泛認可,但仍有部分爭議與討論,例如不同個體的腸道菌群存在顯著差異,同一益生菌對不同人群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Mazloom等人(nutrients-13-04170)指出,益生菌的效果因個體差異而異,因此未來的研究應重視於個人化益生菌的開發。
此外,益生菌在腸道中的存活和定植率也影響其效果。由於消化道環境的影響,許多益生菌在抵達腸道前可能已被胃酸或膽鹽破壞。為了提高益生菌的穩定性和生物有效性,相關研究也著重於包埋技術和耐酸益生菌的選擇,以確保益生菌在腸道中有效發揮作用。
綜合以上研究,益生菌在食慾調節中有多種潛在的作用機制,藉由促進短鏈脂肪酸的生成、調節食慾相關的賀爾蒙、影響腦腸軸以及減少發炎反應,益生菌可以幫助控制食慾並減少失控地進食。不過由於個體的腸道菌群差異和益生菌的存活率挑戰,個人化益生菌治療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隨著對腸道菌群和食慾調節機制理解的加深,益生菌有望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食慾控制方案。
參考文獻:
-
Sivamaruthi, B.S., et al., A Review on Role of Microbiome in Obesity and Antiobesity Properties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Biomed Res Int, 2019. 2019: p. 3291367.
-
Azad, M.A.K., et al., Probiotic Species in the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 Overview. Biomed Res Int, 2018. 2018: p. 9478630.
-
Mazloom, K., I. Siddiqi, and M. Covasa, Probiotics: How Effective Are They in the Fight against Obesity? Nutrients, 2019. 11(2).
-
Cuevas-Sierra, A., et al., Diet, Gut Microbiota, and Obesity: Links with Host Genetics and Epigenetic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dv Nutr, 2019. 10(suppl_1): p. S17-s30.
-
Walters, W.A., Z. Xu, and R. Knight, Meta-analyses of human gut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nd IBD. FEBS Lett, 2014. 588(22): p. 4223-33.
-
Cerdó, T., et al., The Rol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Nutrients, 2019. 11(3).
-
Cano, P.G., et al., Bifidobacterium CECT 7765 improves metabolic and immunological alt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high-fat diet-fed mice.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13. 21(11): p. 2310-21.
-
Kondo, S., et al., Antiobesity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breve strain B-3 supplementation in a mouse model with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10. 74(8): p. 1656-61.
-
Bernini, L.J.,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lactis on lipid profile and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 randomized trial.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metabolic syndrome. Nutrition, 2016. 32(6): p. 716-9.
-
Tsai, Y.T., P.C. Cheng, and T.M. Pan, Anti-obesity effects of gut microbiota are associated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4. 98(1): p. 1-10.
-
Sanchez, M., et al., Effects of a Diet-Based Weight-Reducing Program with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on Satiety Efficiency, Eating Behaviour Traits, and Psychosocial Behaviours in Obese Individuals. Nutrients, 2017. 9(3).
-
Lactobacillus gasseri BNR17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the Visceral Fat Accumulation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Obese Adul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18. 21(5): p. 454-461.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 FB 喔!
登入中
劉沁瑜 教授
作者
劉沁瑜教授擁有十年醫學中心工作經歷後,在大學從事研究、教學,並擔任考選部命題委員。她是少數接受完整臨床營養醫學訓練、具有豐富臨床實務經驗並能進行臨床與基礎研究的學者。在社會實踐方面,她強調實證醫學和科學論證的營養照護觀點,同時也積極參與營養與食品安全相關政策制定、創新創業以及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計劃。 獎項與榮譽:輔仁大學教學績優獎、教學成果獎勵、優良導師獎以及百萬產學合作獎勵等。 著作:《吃出影響力》(2020),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