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衝突,不會讓關係更好
前幾天看到一篇梗圖在談心胸寬大的人,深受啟發啊!因此應用同樣概念,把內容改成衝突與表達不滿,一起看看吧!
衝突、爭執,應該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的事。可是,隱忍不滿的不吵架與真的不介意,完全不一樣!

過去自己是下面那種,有任何不滿都不敢說,擔心這樣會傷人、對方會不開心,可是時間一久,才發現那些不滿都一直積壓在自己的心中,可是對方卻不知道!然後表面上還是裝得好好的、很親近的樣子,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好虛偽。
最後這段關係自然是不了了之。
慢慢地才知道,這種表面上的和諧,是種鄉愿地討好,以為什麼都不說,關係就不會被破壞,但其實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因為雙方根本不知道彼此的內心在想些什麼。
事實上,每段關係都一定有衝突,但是關係是否維持,在於如何「處理衝突」。
-
隱忍不說:
當不表達自己的不悅,只會讓對方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反而讓彼此的距離更遠。
-
衝突時表現出:
批評、輕視、防禦、築高牆。
而叫好的處理方式,應該是
-
適度表達不滿:
讓人知道自己的底線、在意的點,彼此才有磨合的機會。
-
與衝突和平共處:
有時候衝突真的無法被解決,但衝突還是存在於關係中,就像總把水杯翻倒的貓咪,找到方法與它和平共處吧!
各位是哪種呢?會適時表達不滿的一般人?還是不吵架(隱忍)的人?
轉載自發瘋心理師,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唷!
其他人也看了
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敢走路?物理治療師:日行 6000 步防退化
物理治療師 Danlel K. White 探討日常走路與退化性關節炎功能受限相關性,給予醫療從業人員及民眾明確建議:每天 6000 步,關節炎伴隨失能發生率降低一半......
明明健康卻覺得有問題?小心中了反安慰劑效應
反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反安慰劑效果是指出一些信念或預期等心理效果,可能會導致疾病產生,白話說就是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看了關於身體健康痠痛的資訊,便覺得自己得病了......
媽媽手不是女性的專利,爸爸也有可能媽媽手!
媽媽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拇指過度使用,造成周邊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造成發炎,容易出現疼痛及大拇指的無力......
登入中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作者
發瘋心理師,領有高考諮商師證照之心理師(諮心字第0004150號),曾服務國小、高中、精神醫院之兒童青少年門診,現職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希望將生活化的諮商理論傳達給社會大眾,致力於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歡迎追蹤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cou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