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貝克式囊腫,又該如何治療呢?

膝蓋窩腫脹疼痛 可能是貝克式囊腫

先前有位彼拉提斯的學員,在運動過程中突然抱怨膝蓋後側出現腫脹緊繃感;觸摸確認後發現左膝膕窩內側有一個凸出的小腫塊,壓起來還有點彈性,於是決定立即停止學員的下肢訓練,請學員隔天趕緊去診所檢查,這個腫塊很可能是所謂的「貝克氏囊腫(Baker’s cyst)」!

「膕窩」指的是膝蓋後方,「貝克氏囊腫」通常發生於膕窩後內側,也常稱為「膕窩囊腫(Popliteal cyst)」。

 

貝克氏囊腫是什麼?

「貝克氏囊腫」的前身其實是一個正常的滑囊結構,稱為「腓腸肌 – 半膜肌滑囊」
(gastrocnemio-semimembranosus bursa),它位於膕窩的後內側,可以減少肌腱與骨骼間的摩擦。在正常情況下,「膝關節滑液囊」與「腓腸肌 – 半膜肌滑囊」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單向的門閥開關(1-way valve-type mechanism),兩者間的關節液是可以互通的,主要功能為調節膝蓋運動時的「關節內壓力」。

但特別的是,「膝關節滑液囊」的關節液「只出不進」,當膝關節內發生損傷後,多餘的關節液將會往「腓腸肌 – 半膜肌滑囊」流動,這些多餘的液體若無法藉由身體自行吸收,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大,好像形成了一個水袋,變成所謂的「貝克氏囊腫」。

根據研究數據統計,在內側半月軟骨損傷、前十字韌帶損傷,或膝軟骨病變的個案,,發現貝克氏囊腫的比例更高!但事實上,即使是無症狀的膝關節,也可能會存在「貝克氏囊腫」。

 

貝克氏囊腫的臨床表現

核磁共振(MRI)是「貝克氏囊腫」的黃金診斷工具,此外也可使用肌骨超音波(USD)、或是關節腔造影(arthrogram)。但手邊沒有這些工具時,我們可根據以下幾點判斷個案是否有「貝克氏囊腫」的可能性,並立即做適當的轉介:

  1. 個案覺得膕窩後內側有腫脹、疼痛或壓迫感。

  2. 患者有膝關節退化或是內側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等過去病史。

  3. 個案的膝關節活動度受限。

  4. 可在膕窩摸到有彈性的小腫塊, 而且當膝蓋伸直的時候腫塊會變硬,但膝蓋彎曲時腫塊會變軟。這又被稱為「Foucher sign」。

 

貝克氏囊腫的治療方式

  1. 注射治療:

    利用肌骨超音波引導,抽取積液並注射類固醇,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

  2. 手術治療:

    若保守治療的療效不佳,則可進行關節鏡手術,並檢查與修補關節腔內的損傷,或是直接將這個貝克氏囊腫切除(cystectomy)。

  3. 物理治療:

    無論是接受注射治療或手術治療,皆可進行物理治療,針對膝關節或整體活動功能進行評估與介入。

 

貝克氏囊腫的鑑別診斷

產生膝窩腫脹的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

  1. 良性或惡性的腫瘤(骨肉瘤、脂肪瘤、血腫等)

  2. 膕動脈瘤(popliteal aneurysm)

  3. 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

  4. 膝半月軟骨囊腫(meniscal cyst)

  5. 腱鞘囊腫(ganglion cyst)

 

別輕忽身體的訊息

故事中的這位學員稍微鐵齒,隔了一個月後才至診所掛號,抽了 4 管的針筒才把水抽乾淨,連醫師也被嚇到了。萬一這種情況再不處理的話,囊腫甚至可能會產生破裂,導致小腿後側腓腸肌的疼痛與皮下的瘀血,這時候還必須跟腔室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靜脈炎(thrombophlebitis),或深層靜脈栓塞(DVT)等,做鑒別診斷。所以,平時應傾聽身體給我們的訊息,實在別輕忽了~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參考以下Dr. Nabi Ebraheim的衛教影片!

4個增加大腿後側柔軟度的伸展方式
4個影響動作控制與學習的因素:治療師、教練或身心教育專家都要知道的觀念!
常常 胃食道逆流 嗎?試試看橫膈呼吸法!

 

參考文獻:

 


甫銓 陳
甫銓 陳

作者

【陳甫銓的物理治療筆記】專業物理治療師,希望能藉由藉由實證醫學支持的物理治療,分享臨床經驗,讓您遠離疼痛。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