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音訊--藍牙?藍芽?傻傻分不清楚
說到藍牙,是否都曾有過一些疑問?是指藍色的牙齒嗎?究竟是「牙」還是「芽」?是由誰命名的呢?
時間拉回到西元 1996 年,當時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百家爭鳴,尚無一個統一的規格,英特爾(Intel)、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等公司各自研發,希望建立一個手機與其他裝置之間低功率、低成本的無線通訊方法,並創造標準化的短距離無線通訊協定。
隔年,英特爾的工程師 Jim Kardach 與愛立信的工程師 Sven Mattisson 彼此交流兩家公司的技術,言談間,兩人聊到西元十世紀左右的一位挪威國王 HaraldBlåtand(英文:Harold Bluetooth),他統一了整個丹麥的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成為維京人的英雄,而這位國王很喜歡食用藍莓,牙齒經常被染成藍色,因此有了 Blåtand(Bluetooth)的綽號。

Jim 認為這位國王統一各地區的動作,和目前各家公司想要整合無線通訊的動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力薦使用「Bluetooth」當做此計畫的代號,Jim 甚至準備簡報介紹這個概念的來龍去脈。藍牙的 Logo 就是以這位丹麥國王的姓名開頭字母 H 與 B ,並使用盧恩字母(Runes)拼寫而成。
往後,只要在行動裝置或是產品包裝中看到以上圖示,就代表此款產品支援或內建藍牙的功能。關於 Bluetooth 中文譯名來源,早期有一說是因為此技術尚在萌芽的階段,且「芽」字感覺較為文雅,故將 Bluetooth以「藍芽」的中文譯名在台灣進行商業註冊。
不過在 2006 年,「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SpecialInterestGroup)已將全球中文統一為「藍牙」這個符合典故的譯文,也為「藍牙」與「藍芽」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況畫下句點。
藍牙是無線個人網路(WPAN)的主流,以近距離(10公尺以內)的無線傳輸需求為設計主軸。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讓手機、電腦與週邊設備(滑鼠、鍵盤、耳機、印表機等)連接通訊時,可以擺脫「有線」的糾纏。當年第一支藍牙耳機價格高達新台幣 9,000 元,即使要價不菲且只提供手機通話的功能,仍成功地開啟了個人無線設備的新紀元。時至今日,藍牙已達成更低功耗、更高傳輸速度及更長傳輸距離的目標,幾乎所有的手機、電腦都有內建藍牙功能,各式各樣有近距離無線傳輸需求的產品,都可透過藍牙技術加以實現。
藍牙採用「主從架構」的配對模式進行連結,一個發射端(主設備)可以和 10 組接收端(從設備)進行記憶配對。好處是連結容易,只要完成配對,就能進行無線傳輸;缺點是,當從設備在使用中時,往往必須先中斷配對中主設備的連線,才能再度開啟配對模式與另一個主設備連線。例如:一個藍牙耳機已經和哥哥的手機完成配對,且哥哥正在使用藍牙耳機聆聽音樂,此時若要讓爸爸使用,就必須先中斷藍牙耳機與哥哥手機的連線,才能再度和爸爸的手機進行配對。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音響入門誌 Soundbody
作者
德川音箱為減少消費者盲目摸索的過程,提供音響入門者的科普知識與音響設備資訊整合,所規畫的一系列音響入門雜誌。每期都結合了專業嚴謹的音響科學小知識與富含童趣感的音響玩具。一套共三集,分別是揚聲器、藍牙擴大機、DAC耳機擴大機,內容循序漸進,淺顯易讀,幫助您更輕鬆地進入音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