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生活教育:童年記憶影響一生飲食習慣(上)
我的奶奶是民國五年生的,以前的大家閨秀、綁過小腳,後來不准綁小腳後,才拆開緊箍雙腳的裹腳布,只是被折斷拱起的小腳再怎樣都回不去了。她撐著這樣步履蹣跚的雙腳,帶著兩個孩子一直到民國三十八年逃難來台灣。我不忍去回想這過程她老人家是多麼地艱辛,也難以想像。奶奶曾經在村裡幫人洗衣服、開過麵店,維持著一家的開銷,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我爸爸和兩個伯父都能夠燒上一手好菜。
因為市面上買不到適合小腳的三角形鞋子,所以奶奶的鞋子都得自己做。我小時候天天陪在奶奶身邊,看著她納鞋底,一層一層地上漿、鋪在木板上曬乾,再一層一層地組合在一起。奶奶做自己的鞋,也做我的鞋。我陪在奶奶身邊的重要任務是幫她念國語日報上的大字和幫她穿針引線。
下午時候奶奶會做簡單的點心,有時候是麵疙瘩、有時候是炸繖子。炸繖子是一種麵粉製品,一張麵皮頭尾不切斷,像欄杆一般劃開再轉一圈,下鍋油炸,酥酥脆脆的口感,是我童年時候重要的零食。
我上幼稚園之後,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爸媽不時地會帶奶奶上醫院,忙碌的媽媽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忙家務,有時候會忘記幫我洗制服、上學沒有襪子穿。我想幫媽媽的忙,大班時便拿把椅子站在水槽前淘米煮飯,我六歲就知道用大同電鍋是一杯米一杯水、外鍋一格水的比例。
小學之後的暑假也都是和奶奶在家相互為伴,早上媽媽上班前會留錢給我去幫奶奶買早餐。我騎著小單車在村裡穿梭著,買熱豆漿和包子、水煎包、鍋貼或燒餅油條,有時是涼麵。我很小就會做分量評估,我知道奶奶喝不完五塊錢一大包的豆漿,就改買一包三塊錢的量;我怕奶奶吃三個包子會太撐不舒服,就只買兩個包子;省下的錢拿回去給媽媽。媽媽會讓我存在書桌前的筆筒,等貸款或學費付不出來的時候再統統掏出來。
奶奶有時候會想家、想過世的爺爺,她只要鬧起脾氣來,爸爸就會帶著我們一家去台南遠東百貨樓上的鑽石樓吃飲茶。堆滿蒸籠的小推車冒著蒸汽在桌與桌之間穿梭,鳳爪、燒賣、珍珠丸子,爸爸還會讓我自己喝一碗蟹肉玉米濃湯。吃完飲茶,奶奶的脾氣會好上一陣子。
文章出處:《吃出影響力:營養學家的飲食觀點與餐桌素養》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 FB 喔!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劉沁瑜 教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