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有心事都不跟我說了?-運用同感讓我們更靠近
有一次在外用餐時,無意間聽見隔壁桌孩子與家長的對話。
家長似乎想多關心子女的近況,問孩子:「你這些負面情緒從哪裡來的?」
我心想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除非關係夠穩固。
接著便聽見孩子說:「小時候就有這種感覺,覺得不想活了,」
家長似乎心頭一驚:「小時候怎麼了嗎?」
孩子故作輕鬆的說:「我覺得應該是考試壓力大吧?有一次考社會,不知怎麼了,考不好,然後一直累積,最後就覺得壓力很大」
孩子其實分享了一個很深很深的挫折感,也是一個很私密的脆弱感,我聽到這裡,驚訝的想:「哇!這對親子關係一定很好!孩子願意跟家長分享如此私密且脆弱的感受」。
一般我們不會把自己最私密的生活公諸於世,也不會輕易把我們最脆弱的身體袒露在外,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其實感受也是如此,即使是面對至親家人或好友、另一半,談到感受,多半也不那麼容易表達出來,往往談「想法」是比較容易的,想法可以訴諸價值、觀念,怎麼談都可避開談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心情,不那麼貼近自己脆弱的那面,也顯得安全自在。
但談到情緒/感覺/心情時,往往一丁點尷尬就足以讓場面顯現出一絲絲不自在,這時就很容易出現轉移話題、講笑話、打岔等。
所以當我聽見孩子不只是分享感受,且是分享一個極其脆弱私密靠近自己生命谷底經驗的感受時,我由衷覺得驚訝,猜想這對親子的關係應該很深厚穩固,能給予孩子如此足夠的安全感來分享自己。
可惜的是,家長接著說:
「我真的不懂現在孩子在想什麼耶,面對考試這不是很平常的事嗎?我小時候看到我爸爸離家出走,我跟我姊姊是跪下來求他欸,我現在也好好的啊,我反而沒什麼感覺!」
孩子沉默了一會,他說:「每個人感覺都不一樣」
聽到這裡,我既為家長難過、也為孩子感到難過,或許家長想安慰孩子、讓孩子趕快振作起來,但似乎也錯失與孩子情感交流的機會。
當孩子把他珍貴的禮物(心事)交給你時,父母不要錯過
一個人很脆弱、很私密的感覺,就很像一個人的一部分,很像是我把自己很珍貴的水晶球,小心翼翼的從我的收藏櫃裡慢慢的捧出來給你,它平常是用柔軟的絨布層層包裹、收藏在最深處的保險櫃裡保護著的,現在我相信你可以好好欣賞和對待它,所以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拿出來與你分享,但當水晶球沒有被接住,往下墜落是會碎的。
我不是說孩子玻璃心,而是溝通其實很像拋接球,當我願意冒險把我自己的一部分與你分享,這個冒險是你有可能聽不懂、不理解,但我願意相信你、嘗試看看,一旦球拋出去,就有可能不被接住,沒有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納,這都是一個冒險。
而人是會從經驗中學習的,很像科學家,我們會從每天的生活事件裡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關於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別人是什麼樣子、世界是什麼樣子……以至於我要怎麼做才可以生存下來。
如果我知道,我在我最親愛的家人面前,我的感受都不會被理解時,我下次還要冒這個風險去分享自己的感受嗎?我下次還要冒險去揭開我自己最私密的那一面嗎?我還能夠在你面前袒露我最脆弱的感受、相信你是可以理解接納這麼脆弱的我嗎?
有時候,家長的目的在於減低孩子的沮喪,但卻可能不小心讓孩子更退縮。
先有情感連結,情緒疏通後再陪伴教育
有時家長可能護子心切而想用自己的例子來「教育」孩子,但教育需建立在「情感連結」之上。必須先有情感連結,才有足夠穩固的關係基礎來陪伴、或進一步教育對方。
簡單來說,如果我不覺得你會聽我說話,我為什麼要跟你說話、聽你說話?
先有「聽」、才會「懂」
如果我們沒有「聽」,我們就沒有機會去「懂」對方;如果我們沒有「懂」,我們就沒辦法「理解」對方;沒有理解,就很難去「接納」對方。
這是層層相關、相輔相成的,聆聽其實並不容易,我誠實的說,但聆聽其實也可以很容易。
聆聽是,我願意放下自己、倒空自己,讓對方的生命故事可以進來我的裡面,所以我這個容器裡裝的不是我,裝的是對方。當我可以涵容對方的故事時,才有機會去體驗、感受對方的感受,體驗了,才有機會貼近對方的感受與生命經驗。
面對沈重情緒的不知所措是正常反應,也是同感的正常感受
有時候,面對別人這麼深、這麼沈重的負面情緒,我們會不知道如何回應好正常喔!其實我們也可以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不知所措」,告訴孩子:「聽到你這樣說我好驚訝(自己的真實感受),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自己的真實行為反應),但謝謝你願意跟我說(感謝型鼓勵)。如果你願意的話,我會在這裡聽你說,看看我們可以怎麼一起面對這件事(發出邀請但不強迫對方)」,這其實就是聆聽。
打開自己的心、讓對方的感受進來
在這樣的表達裡,同時接納了對方的感受,我不否認、也不評價你的感受,也誠實的在當下面對自己的感受,我不迴避你、試著接觸你的感受,即使我說不出話,但這說不出話也來自於我聽到你和感受到你了,這其實顯現出我正在聆聽跟接觸孩子,這其實就是同感的功夫。
其實接觸負面情緒是不舒服的,所以我們常常下意識想要把情緒拉回來比較高(正面)的地方,但也往往因為這個拉回正的舉動,而錯失情感連結的最佳時機:是與對方一起浸泡在那沈重又泥濘不堪的感受了,這就是同感。
當情緒被接住、被理解,自然就有機會疏通
同感有時並不舒服,但神奇的是,當我們願意去理解感受,感受就也就有機會被理解、被接納和梳理,梳理開來,情緒自然就疏通了,當情感可以被理解,關係甚至可以更靠近和厚實。
其他人也看了
落枕其實是椎間盤突出!落枕拉脖子有效嗎?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都會得過的一種病-「落枕」,其實也是椎間盤突出。一個晚上的不對稱姿勢,也會讓椎間盤漸漸突出......
肩頸痠痛、膏肓痛、手臂痛?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就像裝了水的皮球,承載著來自上下兩節椎體的壓力,當壓力不平衡的時候,椎間盤就會被推向一邊,但在椎體後方有一條強壯的韌帶-後縱韌帶會擋住向後突的椎間盤......
膝蓋痛比你想得更複雜!膝蓋痛就醫該注意的事
田徑場還是河濱,都可以看到呼嘯而過的跑者和騎士,同時診間也出現越來越多膝蓋痛的人,到底該如何尋求協助與常見的膝蓋往內夾問題與治療方向......
登入中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正向教養家長講師/學校講師。美國認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親子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阿德勒讀書會帶領人。在諮詢工作中發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踏入諮商室,但可能都有著相仿的困擾。因此期盼藉由文章分享,讓心理學可以更普及,讓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好好被照顧與理解的機會。歡迎追蹤 FB 粉專:www.facebook.com/yachu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