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衣服很多,是不是也有囤積症?
前一陣子議員那顆泛黃的枕頭與堆積如山的衣服,相信引起很多人關注和討論,也引發許多女性的恐慌,我衣服也很多,我是不是也有囤積症?
但從網路大多數的討論,你們會發現,囤積症最重要的是此精神疾病已經影響你的生活與社交功能,並且你是無法克制的囤積與無法丟棄已經沒有價值的物品,才可能符合病症描述。
但另一層次來探討,衣服多且無法整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有一次我跟海苔熊討論起「衣櫃」,因為在今年我換了兩組衣櫃,分別放置我不同的衣服(我也是該剁手的一族),但在換衣櫃的過程中,我心裡有非常多複雜的感受,特別是在將衣服分門別類時,內在有很多聲音,說穿了,那是一個不斷自我對話的過程。
所以,是否有辦法整理房間,與心理的三種能力:「自我界限」、「自我照顧」、「自我統整」能力。
1.自我界限:你能不能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喜歡什麼?重視什麼?在我與物的關係中,也象徵著我與自己的關係。當我無法整理和丟棄,也意味著我生活中容易乘載許多失控的元素,也意味著你可能難以拒絕、難以離開讓你困擾的人事物。
2.自我照顧:另一種可能是嬌生慣養者,從小就有人幫你整理,而讓你在凌亂中,是為了發出求助訊號,渴望有人來照顧你的行為。我曾經也是極度凌亂的人,但因為皮膚與支氣管過敏嚴重下,強迫我學會整理環境,承擔起自我照顧的責任,而不是倚賴人來照顧自己。
3.自我統整:一個成熟的個體,具備有將事物「內化」的能力,也就是不一定需要藉由許多物品來「睹物思人」,來確認自己被愛著,人與事物的意義感和價值感,會被收納進心智中,統整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需要堆積大量的物品,來確認自己曾經擁有的歷史、記憶。因此童年不再使用的教科書等,不再具有現在價值的東西,當它在我們過去存在過,被收納進心智中,就不再需要有「實體存在」,但缺乏統整與內化能力者,就需要不斷堆積。
回到衣服與衣櫃的課題,衣服其實就是人對外的面具,衣櫃則是裝載面具的空間,在海苔熊的說法中,它同時是「與人事物之間的界線、收藏你秘密的地方等等。這些書為什麼我們常常說『出櫃』。」
而我則覺得衣櫃也可以象徵一個人對外的「整體形象」,它可以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當換了衣櫃,可能意味著你換了一整套形象的概念,有趣的是,在我花很多時間整理完兩櫃的衣服後,我開始會更「有意識」的挑選想要「放進衣櫃」的衣服,開始對於自己對外的展現更有掌握,也有更清晰的界限,雖然一開始覺得很花時間,也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所以,回到愛買衣服、愛堆衣服這件事,如果你還在衣服的混亂狀態中,也許你可以問問自己:
1.你是不是經常糾結於「別人怎麼看你」?
2.你是不是被自己的「人格面具」駕馭生活?也就是經常疑惑如果有人認識真正的我,他們還會喜歡我嗎?
3.分不清楚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界限,分不清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4.難以獨處,討厭孤單,又擔心跟人太親近?
5.常覺得內在空虛,希望時間空間被填滿?
如果是,那不如花時間、花點錢,找人一起幫忙你整理,在清整的過程中,相信你的情緒流動了,思緒也會更清晰唷!
其他人也看了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登入中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愛心理創辦人,心理作者,企業講師,具備國際MBTI施測師證照。擅長將心理學融入生活與企業管理中,致力於推動心理、情感與家庭教育,更期盼幫助每個人建立心理健康的觀念。從2014年創立愛心理以來,規劃了超過410場的講座或工作坊、也在外舉辦了四場以心理師為主的讀書會、以及幫大專院校規劃半年度的生涯規劃課程。歡迎追蹤她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loewu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