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有何症狀?5分鐘區分感冒、流感還是染疫!
今年5月中起台灣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急速升溫,除了雙北「重災區」以外,許多縣市也陸續出現本土病例,令許多民眾提高警覺。究竟新冠肺炎主要症狀有哪些?和流感及一般感冒有何區別?
Q新冠肺炎有何症狀?
新冠肺炎已知個案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有些人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腸胃道症狀(多數以腹瀉症狀表現)或嗅覺、味覺喪失(或異常)等症狀。嚴重時可能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依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資訊,患者多數能康復,但也有死亡病例,死亡個案多具有潛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延伸閱讀:快篩可信賴嗎?與 PCR檢測有何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的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所以下呼吸道(咳嗽、喘)的症狀較多;而上呼吸道的症狀(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則較少見。民眾就醫後,若有疫區旅遊史或接觸史,加上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肺部有典型的毛玻璃狀變化,會建議進行病毒檢查,確診是否感染!(延伸閱讀:安全進出醫院必做7重點保護自己和家人)
至於「新冠肺炎、流感、一般感冒、典型肺炎,症狀如何區別」,請見下表
新冠肺炎、流感、一般感冒、典型肺炎比較表
季節交替時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盛行時期,該如何分辨是否感染新冠肺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個人網誌分享整理表,教大家在5分鐘內區分自己的症狀是新冠肺炎造成,或是其他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症狀 #下呼吸道症狀
註: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侵犯下呼吸道。
Q新冠肺炎如何傳染?
目前已知新冠肺炎不僅可透過「直接接觸」和「飛沫傳染」,也出現在部分病患的糞便樣本,以及胃腸道分泌物、唾液、和尿液裡,除了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染」,勤洗手也能減少「直接接觸被病毒汙染的器物」而感染的機率。(延伸閱讀:新冠肺炎最多無症狀感染,鼻過敏等危險群6招避免肺炎重症)
Q新冠肺炎潛伏期多久?
潛伏期是指從暴露病毒至可能發病的期間,新冠肺炎能在兩個月內爆發大規模傳播,主要是被感染者未出現任何症狀前,就能把病毒傳染給他人,這種無症狀傳播,也為診斷和控制疫情增添了難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資訊,感染新冠病毒後,潛伏期為2~14天,但還是有少數例外!(延伸閱讀:專家:AZ疫苗效力並非比輝瑞、莫德納差!先打AZ,第二劑可「疫苗混打」嗎?)
原文出自於:大家健康雜誌
延伸閱讀
其他人也看了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落枕其實是椎間盤突出!落枕拉脖子有效嗎?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都會得過的一種病-「落枕」,其實也是椎間盤突出。一個晚上的不對稱姿勢,也會讓椎間盤漸漸突出......
肩頸痠痛、膏肓痛、手臂痛?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就像裝了水的皮球,承載著來自上下兩節椎體的壓力,當壓力不平衡的時候,椎間盤就會被推向一邊,但在椎體後方有一條強壯的韌帶-後縱韌帶會擋住向後突的椎間盤......
登入中
雜誌 大家健康
作者
《大家健康》雜誌是董氏基金會於1985年創刊,提供各類健康資訊供民眾參考。經過多年的改版與調整,現行的《大家健康》雜誌,已朝向專業的健康生活雜誌邁進,適合一般大眾學習身體自我保健。每期都有日常生活的健康主題,透過深入淺出的報導,讓讀者獲得實用的保健常識。《大家健康》每期固定單元有「SMART醫療」、「親情巧克力」、「親子甜甜圈」、「吃出健康」、「心靈活水」、「健康新知」、「元氣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