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別再壓抑!我們需要降低焦慮,而非根除 (上)
我們在為某些事情擔心時,總會聽到旁人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這反映出現代人對於內心情緒的壓抑習慣。
焦慮是生活困擾的一個籠統診斷,幾乎每一個人都曾經說自己處在焦慮中。
但我們說焦慮時,究竟在說的是什麼?
將焦慮細分清楚,即是不願將焦慮簡化。因為我們在為某些事情擔心時,總會聽到旁人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但對當事人來說,他的害怕是如此真實,他的焦慮也有其根據,但聽到的話語卻是要他將自己的情緒摒棄,好像那些情緒都是多餘的。
這也讓他更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對,或是與他人格格不入,因此越來越遠離人群。
現代人對於情緒,已習慣壓抑
「你不要擔心就好了。」還有很多說法,像是「你去做其他事情分心。」「你太鑽牛角尖了。」「不要想那麼多。」這反映出現代人對於內心情緒的壓抑習慣。
在一個追求正向情緒與高效率的社會中,負面情緒不被允許表現,人性也被低估為若 A 則 B 的單純邏輯。
這些話語的確有它的用處,但僅限於內心沒有任何阻礙的時刻,我們能夠毫無困難的調整內心狀態。
但人類的心智運作並不可能沒有阻礙,生命的發展過程也不可能毫無困難,因此給了幾句指示性的話語或方法,並不會真的有效。
焦慮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
因為焦慮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也許是看著爸爸用力掙錢的拚命、看著媽媽對婆婆的恐懼,讓我們「熟悉」與「學會」焦慮。
這一種學習不僅是「刻意練習」,甚至是一種「深度學習」,形成了細微到難以覺察的「原子習慣」。
許多人學習了相當多知識,卻對自己的心智一無所知,也就難以覺察情緒的慢性影響。但我們可以多了解自己思考與情緒的運作,反思自己內外在相對應的狀況。這些焦慮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只是有沒有發現,以及是否造成嚴重影響。
更多文章,歡迎至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的 VOCUS 看更多
其他人也看了
肩頸僵硬原因 Top 5!
肩頸僵硬現在極為普遍,尤其久坐、低頭用手機,及長期高壓。根據美國脊骨神經協會,肩頸問題與不良姿勢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能變為慢性疼痛、脊椎疾病、頭痛、疲勞等,以下將詳細探討肩頸僵硬的五大原因 ......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登入中
莊博安 諮商心理師
作者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現為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遠距諮詢平台FarHugs諮詢督導、大專院校與培訓機構精神疾患/情感教育講師。新書《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歡迎追蹤 Facebook: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Instagram:wesley.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