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正確揹寶寶,幫助髖關節發育好
真的是在當媽媽的那一瞬間,兒科醫師的訓練等級又更高一層的挑戰,從來都沒想過自己會是屬於母愛爆棚的親密育兒路線,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是揹巾使用成癮者,不過既然同是醫師也是揹巾輔導員當然還是要來闢謠一下,捍衛一下最愛的揹巾育兒派,「揹寶寶不會寵壞小孩,它只是媽媽活下去的生活方式之一,而且還可以幫助髖關節發育好喔!」這篇也跟大家簡介一下什麼是髖關節發育不良(DDH)
闢謠 1:太早直立抱會脊椎側彎或駝背?
其實寶寶出生( 0-3 個月)整條脊椎就是一個 C 型弧線, C 型背(所謂的 kyphosis 駝背),之後才慢慢地頸部有力變成頸椎脊柱前凸(Lordosis),最後在 9-12 個月大慢慢腰椎也轉成脊柱前凸(Lordosis)。所以只要做好頭頸部的支撐,新生兒也可以直立抱或直立揹的。

闢謠 2:太早走路會 O 型腿?
俗諺說七坐八爬,又有很多人說多爬有益小孩手腦協調、發展,可是有些寶寶就是超速發展很快就想站想走路,很多爸爸、媽媽因此很擔心,擔心會不會太早走路 O 型腿,其實寶寶 1 歲半前的腿型本來就是 O 型腿,只要順適發展,注意環境安全,就讓寶寶愛爬就爬,愛站就站,多活動也是很健康呀!寶寶可能覺得站起來的視角特別不一樣吧。

不過臨床上,我們偶爾還是會遇到長短腳或是墊腳走路的孩子,轉介到兒童骨科,確診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可是因為小孩年紀比較大了,後續的治療比較複雜(開刀、截骨、打石膏),治療過程父母、孩子都辛苦。到底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是什麼呢?可以提早發現嗎?治療上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髖關節不良(DDH)是什麼?
髖關節不良(Development deslasia of hip, DDH)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發生率 1/1000~35/1000 不算低,在台灣約是 1.5/1000,只是有程度上的差別所以可能沒被發現就自癒了,所以大家可能會覺得沒有遇到那麼多患者。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女寶寶較為常見(80%),好發的位置以單左側有症狀的比例較高(60%),單右側(20%),雙側(20%)。
髖關節不良常見的風險因子有哪些?
家族史佔了一定程度的關鍵性,父母親有 DDH、兄弟姊妹有 DDH、甚至父母和小孩的兄弟姊妹有 DDH 的話,罹患風險可能提高了 36%,其他像臀位產、羊水過少、第一胎都是可能的風險因子。
髖關節不良的身體症狀有哪些?
大腿打開程度(外展)受限,長短腳,大腿內側、臀部、會陰皮膚皺褶不對稱、髖關節動作的時候有聲響、斜頸或是足踝變形都是一些常見可能有伴隨 DDH 的身體症狀,有疑慮盡早找兒童骨科評估,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髖關節不良的併發症有哪些?
髖關節發育不良有分嚴重等級,最嚴重的就是髖關節脫臼,整個大腿股骨骨頭位移;久了可能伴隨的併發症還有長短腳、關節退化疼痛,最嚴重可能終身跛行。
目前髖關節篩檢有分三級,第一級篩檢,是由兒科醫師在嬰兒室時做理學檢查,檢查大腿外展程度和是否有長短腳;第二級篩檢則是由兒童骨科或是專門住會領域的兒科醫師以超音波篩檢;第三級篩檢由兒童骨科醫師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認並治療,剛出生只要髖關節吊帶治療,但六個月以上可能就需要開刀復位,所以如果可以黃金三個月提早診斷,治療上免於開刀打石膏。

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防患未然,值得特別提醒有別於一些傳統的照顧方式就是要讓大腿呈現自然的彎曲外展,解開束縛緊的包巾,以往可能因為怕孩子因為驚嚇反射(Moro reflex)而把寶寶包得緊緊的,這除了很熱之外對髖關節發育也是會有點影響;而操作揹巾符合 C 型背、M 字腿正是有益於髖關節發育。下次再有人問揹小孩這樣腳開開的會不會 O型腿,就可以大聲大膽的說這樣揹可以幫助髖關節發育呢!



原文出處:健康正確揹寶寶,幫助髖關節發育好
資料來源:台灣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與品管系統
更多內容可以追蹤粉專: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其他人也看了
明明健康卻覺得有問題?小心中了反安慰劑效應
反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反安慰劑效果是指出一些信念或預期等心理效果,可能會導致疾病產生,白話說就是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看了關於身體健康痠痛的資訊,便覺得自己得病了......
媽媽手不是女性的專利,爸爸也有可能媽媽手!
媽媽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拇指過度使用,造成周邊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造成發炎,容易出現疼痛及大拇指的無力......
不良生活習慣,造成舊傷反覆發炎好不了的三大因子
高血糖、高尿酸、甲狀腺機能異常外,高血脂、身心問題、睡眠以及壓力調節,都是影響肌肉骨骼疼痛的重要因素,調整生活面向,做好健康管理,才能讓防止身體舊傷反覆發炎......
登入中
dr. fishball
作者
哈囉,我是魚丸醫師,是兒科醫師也是四寶媽咪。 因為喜歡小孩,所以選擇當兒科醫師;因為成為媽咪,所以得更努力學習。 喜歡聊媽媽經,在這裡可以和大家暢所欲言,分享我的專業和育兒理念。
網站:https://www.dr-fishball.com/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r.fishball.mommytalk IG:dr.fish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