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檢查不稀奇,有聽過「眼底檢查」嗎?少見的自費健檢項目揭密
骨密度檢查
建議族群:30歲以上、女性、室內工作者
骨質疏鬆症是全世界第二大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孫文榮主任指出,30歲以上女性、室內工作者,應該每2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至於副甲狀腺機能異常者,由於副甲狀腺機能異常會影響骨頭對鈣質的吸收,也要規律追蹤檢查骨密度。
為何建議30歲起開始檢查?這是因為約從30歲開始,無論攝取多少鈣質,造骨細胞的活動量會略低於破骨細胞,代表骨質開始流失,尤其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銳減,骨質流失更快,更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因此建議30歲開始就要追蹤骨密度,尤其女性、室內工作者,由於缺乏運動,骨質更易流失。及早發現,可及早透過運動及飲食來改善。
蔣碩亞主任表示,骨密度的測量以中軸型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最為準確,必須同時測量腰椎與髖骨,至於超音波檢查易受姿勢、腳部擺放位置,以及機器廠牌設定的影響,使檢測結果產生誤差,較不建議使用。自費做骨密度檢測約需700至1000元間。
眼底檢查
建議族群:高度近視、高血壓、糖尿病者
現代人頻繁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每天眼球緊盯螢幕,依賴免費健檢提供的基本視力檢查是不夠的。孫文榮主任指出,一般建議40歲以上每3年要定期做眼底檢查,若是超過400度的高度近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則要每年做眼底檢查,看視網膜、視神經乳頭及脈絡膜是否有病變,早一步避免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視神經炎等讓視力喪失。
若是開始覺得眼睛不舒服,例如眼睛疲勞、看不清楚的時候,不管幾歲都要趕緊到醫院檢查,如果發現視線有突然的變化,例如扭曲、有黑影等,更要立即就醫。一些眼底檢查需要點散瞳劑,點藥後約半小時瞳孔放大才進行眼底檢查,瞳孔放大後會暫時視力模糊,會怕光、眼睛看不清楚,因此檢查後不要開車或騎車,需有親友陪伴返家,以免視力模糊發生危險。
純音聽力檢查
建議族群:噪音環境工作者、40歲以上一般人
聽力障礙不會威脅生命,卻是中老年人第四常見的慢性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情緒。
普通針對噪音環境作業的工作者,每年會進行一次純音聽力檢查,在30分貝以下的隔音室進行聽力檢測,可讓檢測結果更精準。不過蔣碩亞主任建議,預防重聽的最佳方式是換工作,離開噪音環境。
孫文榮主任表示,針對慢性中耳炎患者、鼓膜曾破損者,皆會進行純音聽力檢查確認聽力。一般人在40歲以上可考慮在耳鼻喉科接受純音聽力檢查,評估自己的聽力,也可在各大醫院健檢中心進行,費用約在400至500元間。
原文出自於:大家健康雜誌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雜誌 大家健康
作者
《大家健康》雜誌是董氏基金會於1985年創刊,提供各類健康資訊供民眾參考。經過多年的改版與調整,現行的《大家健康》雜誌,已朝向專業的健康生活雜誌邁進,適合一般大眾學習身體自我保健。每期都有日常生活的健康主題,透過深入淺出的報導,讓讀者獲得實用的保健常識。《大家健康》每期固定單元有「SMART醫療」、「親情巧克力」、「親子甜甜圈」、「吃出健康」、「心靈活水」、「健康新知」、「元氣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