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正是看到你的脆弱,才得以生長出溫柔的強大--如何選擇心理師

選擇順眼諮商師 療程更快上軌道

從大學就讀心理與諮商學系開始,到現在成為領有執業執照之諮商心理師,浸泡在諮商領域中的時間居然也超過了10 個年頭!一路上看過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心理師、個案,無論是自己接案、還是被諮商(或是耳聞)。

其實年資在心理師界真的是非常吃香的一件事,用年齡累積起來的人脈、個案量、資歷等,都是很現實的一個門檻,但年齡與資歷並非界定心理師能力的唯一標準,「沒有最好的心理師,只有適合你的心理師」是我深信的信念。

我在研究所時的全職實習階段,接了一位已在數十間諮商所流浪的個案,他過去的諮商經驗幾乎無法超過三次,總是無故缺席然後被父母拎著一個換過一個,輾轉才到了我的實習單位並轉介給我。我當時並非正式心理師,也不覺得自己多有能耐,但和他陸續談了兩年的時間直到離開當時居住的縣市才結案。專業技巧及資歷上我應該難以和其他心理師相比,但當時提供的諮商氛圍與諮商關係,恰好是他所需要的,而那兩年期間的確也好好地陪他走過一段艱困的時光。

可是我們不一定有耐心、時間去更換數十位心理師直到自己滿意,因此我想透過自己的經驗,好好與你們聊聊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師,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快進入一段穩定的諮商關係,好好探索你想深入瞭解的生命議題。

 

關於尋找心理師的訣竅

  • 你想聊些什麼呢?

    是什麼原因讓你想要進入諮商?是因為近期與另一半交往不順?和原生家庭間糾葛或疏離的情感?工作壓力與對未來的迷惘?還是你想更加瞭解自己呢?可以有一個或數個議題都沒問題,因為每個心理師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對此議題也有深入的理解,能給予更廣且深的討論。

    通常在心理師的介紹頁面中會列出他們擅長的議題,例如:情緒、自我探索、戀愛、原生家庭、創傷、憂鬱焦慮、多元性別等,挑選相對應的心理師吧!

  • 心理師的理論取向

    如果你本身有諮商輔導相關背景,可能對於諮商理論有較多認識,但我知道大部分人對此相當陌生,不過如果你能夠有一點點認識,對你跟心理師的契合度或許會提高不少。以下舉例常見的諮商理論:

    精神分析、後現代(敘事、焦點)、完形、EFT、人際歷程、認知、辯證…等。

    在諮商所的介紹網頁中,心理師可能不會寫清楚自己屬於哪一學派,但你可以從他們的「專業資格」這一項目中,看他們所獲取的資格、上過的課程,判斷是否可能較屬於哪一學派。

    當然大部分的心理師是採取折衷取向,也就是他們並非專精某一取向,而是融合各種理論,在適合的時機點使用適合的技巧。這一部份你可以在初談或預約心理師時詢問清楚,了解諮商過程中可能進行的方式,以及可能會有的感受。

  • 眼緣

    聽起來有點好笑又有點玄,不過很多時候人與人的相處靠得就是直覺與感覺,這時候就相信自己的第六感吧。若選擇了感覺適合的人,或許可以更快進入諮商狀態、信任這位心理師囉~這部分就完全遵照個人的喜好啦!你覺得這個人順眼即可。

 

心理諮商可以有什麼幫助?

近十年間的諮商專業累積中,很慶幸自己走上了心理諮商這條路,如果能夠有再一次的選擇機會,我想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做相同的選擇。

但並不是因為讀了諮商而變得強大、有能力,才想要繼續這個選擇。相反地,反而是因為諮商讓我變得更加「脆弱」,才是我最大的收穫與成長。聽起來好矛盾,變得脆弱怎麼會是好事呢?在別人面前展現弱小、流露不安是件很丟臉的事情吧!會被瞧不起、被嘲笑,甚至被認為是弱者,怎麼能說被拯救了?!

的確,在一般的人際關係中,我們習慣了忍耐、委屈,哭了只會被嘲笑或責備,好像弱小與無助是見不得人且丟臉的事情,也是我們極力想要避免的。

不過啊,人正是因為有「脆弱」,才得以「強大」。

 

就讀研究所期間,同學曾用一個英文單字形容我:「vulnerable」脆弱的。

回頭看來還真的滿貼切的!一直以來我都不是一個堅強、自信的人,上台報告擔心被評價、與人相處擔心被討厭、分手了擔心沒有人愛、表現不佳擔心被看不起…,內心有好多好多的焦慮不安,任何一點警訊都會摧殘我小小的信心,好似隨時都會被傷到,就像個無助的玻璃娃娃。

可是被諮商的時候、和諮商師好友相處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脆弱居然沒有被嘲笑,它被好好的接受了,不是浮誇地要你加油、也不是冷漠地忽略,而是暖暖的、柔柔的被看到。本以為這個脆弱是個醜娃娃,所有人看到都要踹上一腳,可原來它不醜也不髒,它雖是我內心最不安的化身、卻也是最渴求的盼望。

終於,我有了勇氣帶著脆弱上路,偶爾還是害怕讓人看到它,但當它沒有被我關在暗無天日的小角落後,一路跟著我吸收包容、關心與愛,竟也逐漸長大,成為我最溫柔的堅強。

 

這是在諮商中會感受到的狀態,你不會馬上變好、馬上就強大無懼,反而會毫無遮掩地看到自己的脆弱,這不是一個好受的過程,會痛苦、焦慮、不安、憂鬱、緊張,可是諮商會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你的情緒被好好地安放著。心理師會陪著你看到脆弱的來源,以及你跟它一路上都經歷了什麼,當你能正眼看它後,這個脆弱將會正式跟著你一起成長,隨著每個經驗的累積、人與人的關懷,將不再因為脆弱被看到、被攻擊而氣急敗壞,當你有了足夠的信念與正向感受,反而會從脆弱中長出嫩芽,並逐漸長成堅實而茂密的大樹。

如同新精神分析學派的卡倫・荷妮(Karem Horney)曾說過的:「人的內心藏有自我實現的傾向,只要移除障礙,每個人都能發展為成熟而完全自我實現的成人,就好比小小的橡實終將長成高大的橡樹一樣。」

所以我也深信:「被看見的脆弱,會成為你最溫柔的堅強。」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作者

發瘋心理師,領有高考諮商師證照之心理師(諮心字第0004150號),曾服務國小、高中、精神醫院之兒童青少年門診,現職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希望將生活化的諮商理論傳達給社會大眾,致力於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歡迎追蹤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couseling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