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從好菌養起
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會威脅健康的病菌,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流行性感冒、腸胃炎、蜂窩性組織炎、肺炎或是破傷風,對人體來說,每次與病菌對抗都是一場戰爭,攸關生命的戰爭,免疫系統必須要下足功夫,層層把關。
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病菌無法輕易入侵到體內,第二道防線是鼻腔的纖毛、ph值2.0的胃酸、眼淚與唾液當中的溶菌酶等,都是免疫系統的防線。若病菌入侵到血液裡,隨時都有一群軍隊待命,像是巨噬細胞、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B細胞等。
除了皮膚之外,人體最容易接觸到病菌之處就是「消化道粘膜」,因為進食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開心吃下各種食物之後,人體腸胃道系統負責消化、吸收營養素,並排出毒素與不需要的殘渣,同時又要防範外來物的侵入,畢竟我們不會把吃下肚的食物一個一個消毒殺菌,雖然大部分細菌都對人體無害,不過一不小心還是會有強敵入侵,因此人體約有70%的免疫細胞在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眾多免疫細胞聚集在腸粘膜對抗外來的病毒與細菌,因此腸道的健康與免疫息息相關。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常常十分鐘解決一個便當,或是手搖杯飲料當正餐,高油脂飲食,蔬菜攝取量也不足,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 (BRFSS) 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每日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的比率僅12.9%(男性9.4%,女性16.3%),大多數民眾攝取蔬果量遠不及國健署建議量,加上喝水量與運動量不足,常有便秘、脹氣、腹瀉等腸胃問題,這些飲食習慣正在傷害我們的腸道健康,研究結果顯示,飲食中攝取較多植物類型食物的人,體內微生物群更多樣化,與那些少吃植物性食物的人「截然不同」,若是不能吃到建議的蔬果量,腸道的益生菌可能不夠用。
研究發現,腸道健康與益生菌的數量息息相關,益生菌能幫助腸道排擠其他壞菌,進而顧及腸道健康、提升免疫力。根據「國際益生菌與益菌質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SAPP)的定義,益生菌可以定義為活的微生物,當有足夠的量時,可以給宿主帶來健康益處。
免疫系統的運作相當複雜,如果想要提升自身免疫,最簡單就是先養好腸道益菌,讓70%的免疫細胞無後顧之憂,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References:
[1] 國民健康署:健康五蔬果
[2]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SAPP
其他人也看了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登入中
Tasha Lo
作者
具備國家考試護理師證照,卻選擇跳脫臨床醫學,希望幫助身邊的人從根本開始照顧健康。 熱愛保健、營養知識、健身,目前在美商公司,擔任營養品培訓講師。windflygirl@gmail.com,更多資訊請見 tashahealth.mystriking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