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舉手痛?不一定是五十肩!更高機率是肩夾擠症候群!
多數的肩膀痛來自肩夾擠症候群,手抬不起來不一定就是五十肩喔!如何分辨五十肩與肩夾擠症候群以及如何緩解疼痛?
什麼是肩夾擠症候群
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與姿勢不良的壞習慣,會使肩胛骨大多處於過度前傾、下沉、向下旋轉的位置,把手抬高時,因為肩胛骨沒有足夠地跟著向上旋轉,而讓肩膀的肌腱受到擠壓產生肩膀痛、肩膀無力、舉手疼痛等症狀。

肩夾擠症候群的症狀
-
肩膀痛,特定角度疼痛。
-
疼痛輻射至手臂。
-
夜間加劇。
-
肩膀無力、手無力。
肩夾擠症候群的原因
肩夾擠症候群致病的主因是肩膀肌群使用過度,特別是高舉手臂反覆使用的活動,另外長期的姿勢不良低頭、駝背等,或肩膀過度負重,也會造成肩夾擠的發生。長期下來,可能伴隨著旋轉肌症候群及骨刺等併發症。
常見造成肩夾擠症候群的活動如:
-
游泳、網球、棒球等運動。
-
畫畫、打包、抬高搬物、過度負重、低頭駝背、反覆使用肩膀等動作。

肩夾擠症候群的治療
初期會採取保守治療,以緩解疼痛為重點,以藥物治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與物理治療為主,效果不佳時則可考慮使用增生治療,以高濃度葡萄糖與自體血小板注射。若是形成鈣化肌腱炎則可使用體外震波治療,有助疼痛改善與增進功能。改善疼痛後應積極改正不良習慣與肌力訓練,恢復肩關節的活動角度,才能避免一再復發。
肩夾擠症候群與五十肩傻傻分不清?
肩夾擠症候群與五十肩的症狀十分相似,都是肩膀痛與舉手痛,但最大的差別在於:五十肩是因為肩關節沾黏,手是抬不起來;肩夾擠則是抬到特定的角度 60~120 度之間,因為旋轉肌空間不足導致肌腱夾擠產生疼痛。
病症 |
肩夾擠 |
五十肩 |
受限角度 |
特定角度,可舉高但痛 |
卡住,舉不高 |
原因 |
夾到肌腱時疼痛 |
關節囊沾黏 |
肩夾擠症候群的好發族群
-
長時間使用電腦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
-
反覆肩膀上抬的動作者。
-
不當重訓者。
-
常呈現駝背的情形者。
-
習慣長時間側睡者 。
肩夾擠症候群的舒緩
-
手臂交叉伸展:
單手手臂前伸,用另一隻手輔助拉伸過身體對側,停留 5-10 秒後換邊執行。可幫助緩解疼痛。
-
棘上肌訓練:
雙腳踏住彈力帶,雙手手握兩側自然垂放,向上向外抬至腹部高度,維持 10 秒後復位,10 下為 1 組,一天可作 5~6 組。
-
肩膀活動度訓練:
單手抬高至 90 度,順時鐘轉 5 圈後逆時鐘轉 5 圈;再抬高至 120 度執行順時鐘與逆時鐘的畫圈運動。

其他人也看了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登入中
維力骨科 維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