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發燒:不可輕視!

3個月以下兒發燒 可能嚴重感染

西V麵先前有先聊過「發燒」,讓爸爸媽媽知道小朋友發燒如果沒有一些嚴重的症狀、吃好睡好精神活力好就先不需太緊張,可以再多觀察症狀再就醫。

但其中有一些狀況是需要「儘速」帶至診所或醫院就診!小嬰兒發燒(young infant fever)就是其中一種!

 

什麼是小嬰兒發燒?

這裡所說的「小嬰兒」跟大家認知的「小嬰兒」可能不盡相同。有人覺得一個月以下好小很可愛叫小嬰兒、也有人覺得 6 個月之內都好小,應該要叫小嬰兒。在醫學上,小嬰兒發燒一般是指 90 天大以內(小於 3 個月大)的孩子,如果發生發燒的狀況,就稱作「小嬰兒發燒」。

 

為什麼小嬰兒發燒與其他孩子發燒要有所區隔?

因為三個月大以下的孩子,容易發生「嚴重細菌性感染」(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其中還有一部分孩子會惡化成敗血症或腦膜炎,最後甚至會留下嚴重後遺症甚至會致命!

過去研究發現,三個月大以下的孩子發燒,10 個裡面就會有 1 個是「嚴重細菌性感染」,這是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但可怕的是,這些「嚴重細菌性感染」的孩子,有 4 成左右的孩子是只有發燒,其他症狀都沒有,甚至會讓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只是發燒」而已,「吃個退燒藥」就會好。絕對不是這樣!

三個月大以下的孩子其實行爲能力、表達不舒服的能力都有限制,不像更大一點的孩子有更多表達的方式,因此在光看外觀無法準確評估孩子的狀況。因此,當「發燒」出現時就是個警訊,不可等閒視之!

 

小嬰兒發燒怎麼辦?一定要住院嗎?

三個月大以下的孩子一定要做檢查。這些檢查包含抽血、驗尿,拉肚子的孩子也會需要做糞便的檢查。更積極一點,還會需要做「腰椎穿刺」!確認有沒有腦膜炎。

至於要檢查到什麼程度才足夠、才安全,目前沒有定論。但最基本的抽血檢查跟驗尿檢查是一定需要的!

進行這樣些檢查的「場所」,每家醫院也會有所不同。有些醫院可以在「急診」就做初步的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嚴重細菌性感染」風險不高,可能可以回家門診追蹤。有些醫院則是一律收住院,在醫院做檢查及觀察。

 

嬰兒驗尿?怎麼驗啊?

在急診看診時,當一提到小朋友要「留小便」時,許多家長會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問說:「啊這麼小,怎麼留?」其實小朋友留尿不算少見,在還沒辦法自己控制小便時(2~3 歲之前),一般有兩種方式:

  • 第一種最常見的就是貼尿袋:會先將無菌的尿袋貼在寶寶的陰部,男生會包含整個陰莖、女生則是包住部分的會陰部。這個方式最不具侵犯性。但有個很大的缺點是:非常非常耗時!由於不確定孩子什麼時候會小便,有時候需要等很久才等到孩子小便。其二是因為寶寶可能在動來動去的過程中,不小心讓尿袋的位置跑掉了,這時好不容易等到的小便又全部尿到尿布中。

    使用尿袋留小便的方式,都要有等 4 個小時以上的心理準備,女生比較容易產生漏尿的狀況,通常需要更久,也曾經遇過等待 10~12 個小時的孩子。是一件非常耗時的事情。

  • 第二種方式是使用導尿的方式。這種方式會將一根細細的管子放入孩子的尿道,直接將膀胱裡的小便導出來。優點是很快速,配合超音波預先觀察孩子膀胱有沒有小便,成功率高。主要的缺點就是侵犯性高,在導尿的過程中孩子會比較不舒服。所以一般來說,比較常用在確定是泌尿道感染,要導出乾淨的尿液來培養細菌時,才會使用這樣的方式。

以往還有「恥骨上穿刺」的方式,但現在較少使用,所以這邊就不特別介紹了。

 

腰椎穿刺是什麼?

當發生「嚴重細菌性感染」時,越小的新生兒越容易引發腦膜炎。而腦膜炎必須要靠「腰椎穿刺」診斷。

「腰椎穿刺」就是抽取「腦脊髓液」。將孩子擺好姿勢後,會用一根細針從孩子背部、脊椎突間隙中穿入,汲取 2~3mL 的腦脊髓液。這樣的檢查是侵入性的檢查,但在審慎評估孩子的狀況,加上經過專業訓練的醫療團隊執行,發生併發症的機率不高。

至於小於 3 個月大的孩子,是不是都要做腰椎穿刺呢?現在沒有明確的定論,不同醫院的做法會稍有差異。

但大原則是,年紀越小,發生細菌性腦膜炎機率越高,所以就會建議要做「腰椎穿刺」。

 

小於三個月的孩子發燒,要如臨大敵!不可等閒視之!

經過以上簡單的就介紹,主要是讓大家知道,對於「小於三個月大的小嬰兒發燒」,醫師們是非常謹慎,畢竟 10 個發燒的寶寶中,就有 1 位是「嚴重細菌性感染」。透過檢查之後,可以抓出哪些是有「嚴重細菌性感染」的高風險寶寶,並及時給予治療。這樣才能避免孩子感染情況惡化,甚至產生後遺症。

 

參考資料:

  • Huang SH, Stins MF, Kim KS. Bacterial penetration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meningitis. Microbes Infect. 2000 Aug;2(10):1237-44. doi: 10.1016/s1286-4579(00)01277-6. PMID: 11008113.

  • Bedetti L, Lugli L, Marrozzini L, Baraldi A, Leone F, Baroni L, Lucaccioni L, Rossi C, Roversi MF, D'Amico R, Iughetti L, Berardi A. Safety and Success of Lumbar Puncture in Young Infant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Front Pediatr. 2021 Jun 14;9:692652. doi: 10.3389/fped.2021.692652. PMID: 34211946; PMCID: PMC8240589.

  • Dorney K, Bachur RG. Febrile infant update. Curr Opin Pediatr. 2017 Jun;29(3):280-285. doi: 10.1097/MOP.0000000000000492. PMID: 28323666.

  • Esposito S, Rinaldi VE, Argentiero A, Farinelli E, Cofini M, D'Alonzo R, Mencacci A, Principi N. Approach to Neonates and Young Infants with Fever without a Source Who Are at Risk for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 Mediators Inflamm. 2018 Nov 26;2018:4869329. doi: 10.1155/2018/4869329. PMID: 30581369; PMCID: PMC6287153.

  • Woll C, Neuman MI, Aronson PL. Management of the Febrile Young Infant: Update for the 21st Century. Pediatr Emerg Care. 2017 Nov;33(11):748-753. doi: 10.1097/PEC.0000000000001303. PMID: 29095773; PMCID: PMC5679412.


西v麵- 小兒心臟科醫師黃斯煒
西v麵- 小兒心臟科醫師黃斯煒

作者

西v麵- 小兒心臟科醫師黃斯煒。小兒心臟專科醫師。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私人健身教練。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青少年訓練專家。專長兒童、青少年常見疾病。先天性心臟病。運動及減重減脂。歡迎追蹤他的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vnoodles/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