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品在身體健康中扮演的角色
前陣子接了營養品業配後,讓我自己有些省思,是不是在傳達資訊上更改進的空間?我們對營養品應該抱持什麼態度?以下是我目前想到的答案。
-
安全性高:
營養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成分經科學研究檢驗、產品有獲得健康食品、國家SNQ認證、附第三方檢驗報告、選擇歷史悠久、信譽良好的品牌。
-
有科學實證:
其實不少營養品都有隨機雙盲研究的數據,只是如何解讀這些研究,往往是爭議所在。例如葡萄糖胺舒緩關節炎、魚油預防心血管疾病,都沒辦法以「有用」或「沒用」一句話講完。魔鬼藏在細節裡,如何將這些細膩的癥結點挑出,將潛在功效、利弊解釋給大眾聽,那就是專業人士的工作了[註]
-
機會成本:
營養品並不便宜,花在營養品的錢上是否有更好的用途?這點沒有標準答案,得看個人的財務狀況與價值觀而定。
最後,使用營養品來促進健康、延緩疾病前,先後順序一定要抓好。擔心膝蓋不好嗎?請先減重與運動;三高控制不下來嗎?請先運動與減重;男性雄風一蹶不振嗎?請先運動與減重。
營養品就像是蛋糕上的櫻桃,使用得宜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蛋糕本人消失了,只吃櫻桃是不可能讓人滿足的。
針對想解決的健康問題,應該回到問題的源頭做生活型態的改善。這些回家功課通常不花錢,而且對健康大有益處。基本功做好,再來考慮使用營養品,這樣的優先順序才合理。

註:這邊指的細節,包括目前研究的趨勢、效應值(Effect size)大小、研究分歧的原因、風險報酬分析。以後各位看到我談營養品,內容一定會包含這些。
其他人也看了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登入中
思恒 王
作者
王思恒醫師,是一位復健科專科醫師。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喜歡以科學角度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知識,以筆名「史考特」著有網誌「一分鐘健身教室」。 專長為健身、運動營養、運動傷害、疾病預防。曾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擔任住院醫師,現在在大台北地區復健科診所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