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品在身體健康中扮演的角色

健康的根本 不是補品 是運動

前陣子接了營養品業配後,讓我自己有些省思,是不是在傳達資訊上更改進的空間?我們對營養品應該抱持什麼態度?以下是我目前想到的答案。 

  • 安全性高:

    營養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成分經科學研究檢驗、產品有獲得健康食品、國家SNQ認證、附第三方檢驗報告、選擇歷史悠久、信譽良好的品牌。

  • 有科學實證:

    其實不少營養品都有隨機雙盲研究的數據,只是如何解讀這些研究,往往是爭議所在。例如葡萄糖胺舒緩關節炎、魚油預防心血管疾病,都沒辦法以「有用」或「沒用」一句話講完。魔鬼藏在細節裡,如何將這些細膩的癥結點挑出,將潛在功效、利弊解釋給大眾聽,那就是專業人士的工作了[註]

  • 機會成本:

    營養品並不便宜,花在營養品的錢上是否有更好的用途?這點沒有標準答案,得看個人的財務狀況與價值觀而定。

 

最後,使用營養品來促進健康、延緩疾病前,先後順序一定要抓好。擔心膝蓋不好嗎?請先減重與運動;三高控制不下來嗎?請先運動與減重;男性雄風一蹶不振嗎?請先運動與減重。

營養品就像是蛋糕上的櫻桃,使用得宜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蛋糕本人消失了,只吃櫻桃是不可能讓人滿足的。

針對想解決的健康問題,應該回到問題的源頭做生活型態的改善。這些回家功課通常不花錢,而且對健康大有益處。基本功做好,再來考慮使用營養品,這樣的優先順序才合理。

註:這邊指的細節,包括目前研究的趨勢、效應值(Effect size)大小、研究分歧的原因、風險報酬分析。以後各位看到我談營養品,內容一定會包含這些。


    思恒 王
    思恒 王

    作者

    王思恒醫師,是一位復健科專科醫師。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喜歡以科學角度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知識,以筆名「史考特」著有網誌「一分鐘健身教室」。 專長為健身、運動營養、運動傷害、疾病預防。曾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擔任住院醫師,現在在大台北地區復健科診所執業。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