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茶飲,當有區別
現在手搖杯文化盛行,到處皆可見人手一杯,台灣更是所謂的手搖杯王國,街頭巷口沒有一間飲料店的話,倒反而是奇景。今天就從中醫的角度簡單談談茶在中醫學中的角色。
關於茶的故事,大家最常聽見的應是在《淮南子》裡提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應該是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部分,但許多後代的茶書往往會寫說這是出自神農本草經,其實這應該有點考據上的錯誤。而平常聽到的故事最後神農氏吃到斷腸草來不及喝茶就走了這一段故事,側面的加強了大家對茶葉解百毒的一個印象,但其實在古代文獻上,至少就筆者所知在茶聖陸羽(733 年 – 804 年)以前都沒有很直接對於茶有解毒效果這點的敘述。
若以中藥典籍上來看,最早的中醫典籍記載應是出於《新修本草》,其內容為:「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秋採之。苦荼,主下氣,消宿食,作飲加茱萸、蔥、姜等,良。」其實可以得知,像喝茶會利尿、精神變好,止渴,助消化等,在以前人的實踐下都已經有所了解。但以前的茶類加工方式與現代或許有所差異,以現在台灣常見的茶類通常簡單可以分為未發酵的綠茶類、半發酵烏龍茶類、全發酵的紅茶類。
臨床上常常遇到患者說他一喝茶就胃痛,睡不著,心悸等等,細問下來,一般以喝綠茶容易誘發的多,通常若遇到胃腸疾病屬於寒性的,或是夾帶水濕的體質,建議上都會避免喝綠茶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習慣上通過發酵炮製後的藥物,可以改變其性味,寒性的藥材通常經過炮製之後可以改變其本來的性味,如同生地本來偏寒性經過九蒸九晒以後成為熟地,性質就相對溫和,茶葉也是如此,發酵後的茶類,寒性會減低,對於腸胃道的刺激會下降,這是由於茶內對胃腸的刺激一些成份如茶多酚等在經過發酵後變少了,所以刺激便下降了。
如:胃腸不適,若有飲茶需求,一般建議以紅茶或普洱為主,若是體態較豐滿而胃腸無不適的人,那則可以未發酵茶為優先,則可收消脂利尿的功效,總之飲茶宜喝清淡不宜濃泡,也不宜空腹飲茶,宜熱服,尤其是綠茶空腹較容易引起不適,而茶中含有許多營養成份,也不宜放置過久,如隔夜茶若無適當保存一般不建議再喝,有句諺語說:「隔夜茶,毒如蛇。」,或許有點誇大,但茶中許多營養成分,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這倒是必須要注意的。
順帶一提,大部分的現代研究對於茶類的養生功效,如:降血壓、降血糖、抗癌等等,多是以綠茶而言,這是由於綠茶的炮製較少,所以相對的這些研究的指標成份保存的相對其他茶種更多一些,所以養生選擇飲用的茶類端看飲用目的及個人體質,在各種情況下選擇適當種類當是最好的策略。
孟河世醫費子彬在其食養與健康一書,提到茶,首先寫了:「多服損神,久服瘦人。」之後又解說道:「茶之性甘而寒,論其功,能入腎胃,清火清痰,利水去熱,解毒悅志,滌垢膩,消肉食。但茶助陰,雖能降火,但虛寒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土不制水,精血潛虛。宜熱飲,空心飲則入腎經,損脾胃,且多服損神,久服瘦人,嗜飲者不可不知也。又,紅茶能興奮精神和悅脾胃,但亦須恰到好處,倘過份濃厚,久飲有成黃疸之虞。」從中可以理解到,腸胃不好過度飲茶會令人瘦弱,而若不好好休息僅靠茶葉提神的話長久以後也是會耗損精神,可以做為大家喝茶養生之參考。
最後引紅樓夢所言做為結尾:「小飲為品茗,多則成牛飲。」希望大家能夠適當的喝茶,喝出健康。
其他人也看了
頭痛有可能是脖子引起的--認識頸因性頭痛
為什麼我脖子痛越痛越上去到頭部?頸部緊緊的努力伸展就對了嗎?有想過可能讓你頭痛的竟然是頸部!一起來認識頸因性頭痛......
半月板損傷跟半月板撕裂不一樣?物理治療師帶你認識「半月板傷害」
半月板在膝關節負重分佈、關節穩定、神經肌肉功能、潤滑以及軟骨營養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半月板出現撕裂傷,會改變半月板的功能,早期修復在術後會有較好的恢復結果......
扁平足運動能力差?(三)重建足弓的五個運動
走路的能力可視為衡量整體健康狀況的指標。由於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活動都需要使用雙腳移動,因此健康的絞盤機制對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常被運用到的技巧......
登入中
Wenfa Liu
作者
劉文法中醫師,現任德滿堂中醫診所院長,興趣為研究中醫學史以及中醫藥文化,專長為中醫婦科、內科,擅長使用傳統中藥材處方。喜歡從社會文化角度看待傳統中醫藥文化。 另有攝影與美食嗜好,以 wenfaliu 的帳號在 Instagram 上分享攝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