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煩躁:常常對人失去耐心,背後兩種心理因素

不安容易人際煩躁 煩躁又會更不安

曉欣常說自己急躁又容易對親近的人失去耐心,對方常沒把話說完就被曉欣轉到下個話題去,失去耐心的相處方式,往往會讓人際互動更多焦慮。

失去耐心意味著,跟人難以深層連結,無法給出傾聽與理解,這種人際互動中正向情感連結,自然人際關係會有單薄感,而覺得總是不安的狀態,因為好像隨時關係都會生變。失去耐心往往不只是表層個人容易煩躁的性格而已,通常在關係脈絡的解釋裡,這種煩躁可以是人際互動的慣性。

 

但是無法與人深層連結有可能分成兩種層次:一種是對他人的不信任,當自己跟對方越來越親近,對方會不會對自己有更多的索取,或者會抓住我的把柄?因此不應該跟對方太要好;一種是對自己的不信任,當越來越認識我,是不是會認為我沒有這麼好,會因此嫌棄我,或不願意再跟我多來往?因此不應該跟對方太要好。

所以簡單來說,「失去耐心」是一種人際中的自我保護機制,讓自己跟人保持安全距離,但也是一把兩面刃,總覺得沒有後盾、失去依靠感。當自己越不安,對人的情緒容納度越低,也因此煩躁的情況往往層出不窮。

 

可以嘗試看看,在煩躁出現時,意識到它的存在,練習深呼吸去感受,當面對煩躁時,也許會開始看見不同的情緒,包括害羞的、彆扭的、不知所措的,也許不一定是多負面的情緒,但不一定想被看見如此柔軟的樣子。

也有可能撥開人際之間的煩躁感,會發現自己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與人連結,也許可以嘗試的,是好好看著對方,給出關心與好奇,如此就有新的連結新的可能性了。

 

原文連結:人際煩躁:常常對人失去耐心,背後兩種心理因素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愛心理創辦人,心理作者,企業講師,具備國際MBTI施測師證照。擅長將心理學融入生活與企業管理中,致力於推動心理、情感與家庭教育,更期盼幫助每個人建立心理健康的觀念。從2014年創立愛心理以來,規劃了超過410場的講座或工作坊、也在外舉辦了四場以心理師為主的讀書會、以及幫大專院校規劃半年度的生涯規劃課程。歡迎追蹤她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loewupsy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