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越軟越好坐?其實肌肉更緊繃
根據國內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研究《健康大學生坐在穩定與不穩定椅面情況下的姿勢控制》,指出座椅椅面的穩定度,會影響人體的重心轉換,以及預期性姿勢反應(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的表現,進而對豎脊肌(erector spinae)以及小腿脛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造成挑戰。這就代表,椅子會影響身體的肌肉表現,還有緊張程度!
為何肌肉會緊張呢?這就關係到肌肉的預期性姿勢反應,那是身體肌肉的自然保護機制。想像一下,當向前彎腰撿起地上的筆時,背部肌肉會早一步收縮,來防止(以及控制)腰部受到傷害。也有研究在探討這些預期性姿勢反應和下背疼痛的相關性。這種姿勢反應都是大腦基底核等神經系統在做調節的,若有受損,必須要靠特殊的訓練來重新建立神經肌肉的功能。
認識完身體的反應後,回到椅面上。一般常見的不穩定椅面,就是沙發或者過厚的軟墊(也可以藉由閉上眼睛、單腳站上來判斷這個椅墊是否穩固,但要小心不要跌傷了!)。國內研究藉由比較健康大學生坐在兩種椅面上,利用肌電圖來測量肌肉反應時間及時序性(太早收縮或太晚收縮),另外還運用測力板來看看身體重心轉換的效率。
發現當坐在不穩的椅面上,右手(慣用手)向前拿東西時,身體重心比較不容易轉換,就好像身體不敢移動出去似的。另外也發現和手同一側的背部肌肉以及另外一側的小腿肌肉,會更早收縮,且收縮時間也比較長,這表示預期性反應表現較差。
由此可知,不穩定的椅墊會讓身體的肌肉常常處在備戰狀態,隨時準備要來應付雙手工作的需求,久而久之,這些肌肉或許就變得容易疲勞了。因此若您有一些背痛的困腦,是不是該考慮換換椅墊了呢?這些小小眉角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和生活品質!
其他人也看了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登入中
Will Lee
作者
台大物理治療系畢業,因喜歡幫助人而踏入治療師的領域,因喜愛運動而擔任許多運動選手的隨隊防護師。除此之外 Will 還是台北市長期照顧居家小組的成員之一,負責到家中幫助失能長者恢復生活功能。 物理治療的專業知識可以應用在生活中許多地方,藉由分享,治療師能帶領讀者更認識自己的身體與生活。諮詢信箱:hsnu1145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