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工作狂--認真拚命背後,其實在尋找穩定的依靠
有時候在工作倦怠的時候,總會要自己好好想想,這些年來究竟努力了什麼(what),究竟為何努力(why),畢竟如何幫助自己持續維持在有產能又有熱情的狀態,最需要的,是有意識的經營自己。
問問自己,每一天工作完後是什麼感覺?
是一種高度消耗心力的過程,每天想著明天還要工作就厭世?
是一種充滿成就與意義的滿足,每天想著明天的挑戰就亢奮?
許多人在職業的迷惘與疲憊不堪中,最常訴說的就是:「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真害怕到頭來依舊是一場空。」
如何在工作中有效經營自己,基本上脫離不了對自己的覺察,知道什麼事情給自己賦能的感受,讓自己覺得自己很棒棒,也要知道什麼事情會快速消耗自我精力。因此有兩件事可以做。
一、確實累積自己:
如果已經工作幾年,卻經常感覺不到自己的成就,為了追尋成就就容易陷入工作狂模式,心中只有工作沒有生活。而這樣心態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總是容易看見自己做得不夠,或能力上不足的地方,而看不見自己已經付出的成果,因此在職涯上,內心依舊是棵長不大的樹苗,總習慣仰望他人,而無法看重自己。
因此累積自己有三步驟:每一週劃分一段時間為自己「規劃」每週工作項目,「盤點」自己完成的項目,或者是心理上的成長都值得為自己紀錄,同時安排「休息」時間給自己,練習休息是長出價值最重要的練習,沒有專業價值的人,是不允許自己休息的,因為休息意味著少了累積的時間,多了輸給別人的機會。
休息是最重要的「大腦斷電」過程,大腦因此可以好好消化與重整自己努力思考過的迴路,並且激盪出更多靈感,與活化大腦神經網絡。
而休息的時候,不論是耍廢宅在家中,或是開車出遊,都可以為自己戴上悠悠揉捏按摩墊,為自己設置高效自我充電站。
休息之後再出發,會為工作與生活建立起源源不絕的能量循環。
二、覺察焦慮,而非被焦慮追著跑:
沒辦法休息的人,往往身上有「金錢焦慮」或「成就焦慮」,害怕自己沒錢、害怕自己比不上別人,這些焦慮會讓自己無形中被不斷追趕,而反應在身上會發現一天工作下來,肩頸痠痛、背部僵硬,因為不允許自己鬆懈,一旦鬆懈就會被焦慮迎頭趕上。
被焦慮追趕的人,基本上無法擁有「生活」,因為一直在存活狀態,即便戶頭裡好幾個零,也容易因為過度緊繃的生活,想要花點錢享受立即性的舒壓,結果就立刻少了幾個零,如此惡性循環。
因此,練習讓自己好好去活(To live),而非存活(To survive),就是在每一刻與自己的身體接地。當人在焦慮的時候,是身心分離的,會忘了自己正在過度使用身體。
而讓身體接地,會在每次完成工作後,感到輕鬆與滿足,讓工作的過程是一種對身體與自己的尊重。
簡單地練習時,讓自己好好坐著,身體最自然地放鬆,透過合適自己體型的工學椅讓背可以扎實倚靠與支撐,專注一個小時後可以站立做簡單地伸展,Bestmade 聯名伸降桌,可以記憶最舒服的「站」「坐」高度,讓變動姿勢時,依舊可以專心投入,更在工作中的每一刻,都是扎實地靠著、被支撐著,不會因為放鬆而鬆懈,而會因為放鬆而更能專注在創造與產出。
我常告訴學員,當焦慮來襲時,不要花心思順著焦慮起舞,而是回到方法上面對焦慮。焦慮會讓思緒打結,更容易鑽牛角尖,當焦慮時,讓自己坐好坐滿,透過穩定的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要求自己再有後盾的靠背感中前行,會更持之以恆去產出,工作上的心理倦怠與身體的疲倦將離你遠去。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