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3 步驟,不用藥也能好好睡個覺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吳家碩指出,受過睡眠醫學專業訓練的臨床心理師,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來幫助入眠和輔助減藥。「核心概念是一步步用非藥物方法『抽換』安眠藥,最後脫離藥物。」這套包含 3 個階段的方法對大部分正在吃藥、想逐步減藥的患者也很有參考價值。他強調,減藥一定要有計劃,可跟主治醫師或臨床心理師討論,千萬別貿然自行斷藥。
-
第一步:
先減量。例如原本 2 顆,先減到 1 顆,如果還可以正常入睡,再減成半顆,或是最低的有效劑量。
-
第二步:
量減下來後,減使用天數。原本一星期天天要吃,試著減成 5 天、3 天,吳家碩建議,在沒吃藥的日子,更要好好配合專業人員的安排,例如以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法等幫忙入睡。
-
第三步:
需要的時候才吃。
在前兩階段患者已能比較熟練地使用非藥物技巧,再加上吃藥天數已降到一週 3 天以下時,就可以練習只在必要時服藥,例如明天要開會,讓你緊張又非睡好不可的時候。平日則建議持續使用非藥物方法。
陳錫中建議八字訣:「當用則用,能省則省」。一開始可在每星期挑心理負擔較輕的一兩天,練習不吃藥方式來幫助入睡,例如週末不上班,可以利用週五晚上,用放鬆方法來幫助入眠。有了成功經驗以後,增加用非藥物方式入眠的天數,強化不用藥的信心。這是「能省則省」。
那麼,什麼狀況下「當用」?若按照經驗預測當天很可能會嚴重失眠,例如白天工作受挫,肯定因心情差睡不著;或是隔天有要事待辦,一定得睡飽,當晚可先練習放鬆 30 分鐘,若還是睡不著,就要當機立斷起床吃藥,不需要硬撐。與其搞得自己害怕睡不好而更加緊張,倒不如先幫自己好眠,難事等到明天精神飽滿再解決。
減少因安眠藥而憂心忡忡,調整步調按部就班減藥,就能逐漸拿回睡眠主導權。
原文出處:康健雜誌
登入中
康健 雜誌
作者
《康健雜誌》創刊於1998年,隸屬天下雜誌群,健康生活類月刊。針對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為目標,且偏愛「飲食及運動健身」類型議題的族群,康健網站的特色已不僅著重於樂活、健康的軟性訴求,亦包含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知識上的滿足,讓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生活的一群人,找到輕鬆的園地,可以分享交流,更聰明的過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