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異常、代謝失調疾病,睡眠不足可能是幫兇
在過去 30 年中,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謝疾病的罹患率迅速攀升,儼然已是嚴重的公共衛生議題。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與睡眠時間呈 U 型關係,睡太少或睡太多都容易肥胖,但其中睡眠不足是導致代謝紊亂,使慢性病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睡眠週期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長期睡眠不足與多種健康問題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和心理健康問題,每晚充足且安寧的睡眠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則,我們先理解睡眠的分期,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睡眠階段。
-
睡眠的階段:
睡眠分為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和非快速動眼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NREM 又分為三個階段:N1、N2、N3。N1 是入睡階段,N2 是輕度睡眠,而 N3 則是深度睡眠或慢波睡眠。
-
REM 睡眠(快速動眼期):
被稱為矛盾睡眠或夢境階段,是記憶鞏固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大腦活動與清醒時相似,但肌肉放鬆,產生夢境。
-
NREM 睡眠(非快速動眼期):
大部分睡眠時間都是 NREM 睡眠。其中 N3 階段,也稱為慢波睡眠,是身體修復和恢復的關鍵時期,通常不會做夢。
-
睡眠週期:
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包括 NREM 和 REM 階段,從淺睡(N1)進入深睡(N3),再回到淺睡,最後進入 REM 睡眠。每個睡眠週期大約持續 90-120 分鐘,一個晚上通常會經歷約 57 個這樣的睡眠週期。
睡眠與血糖的關係
睡眠不足使得葡萄糖代謝也受到干擾,研究發現短期的晝夜節律失調會使餐後血糖上升,可能原因是由於胰臟β細胞功能下降或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所導致。而長期的慢性晝夜失調導致長期血糖失調,則可能是因為皮質醇(cortisol)的改變而導致胰島素阻抗,皮質醇為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在應付壓力時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又稱為壓力賀爾蒙,皮質醇分泌會根據生理時鐘而有動態的分泌,正常來說皮質醇早上濃度最高,使精神較佳,夜晚最低,才能讓身體慢慢放鬆而進入睡眠狀態,但當處於高壓生活下,會使皮質醇夜晚分泌依然很高,使得身體仍處於亢奮狀態,導致無法放鬆甚至睡眠障礙。
睡眠對血糖之影響
在美國一交叉研究中,招募 14 名平均年齡 28 歲的健康成人,進行兩個不同睡眠時間的 8 天研究,以探討晝夜節律正常(晚上睡覺)與失調(白天睡覺)對葡萄糖代謝的影響,結果發現當晝夜節律失調時,總睡眠時間減少,且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降低、餐後血糖增加、葡萄糖耐受性降低、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游離脂肪酸濃度增加,由此可知晝夜節律失調會影響賀爾蒙及葡萄糖耐受,進而使血糖增加。
睡眠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之影響
在荷蘭一研究中欲探討睡眠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之影響,招募 172 名平均年齡為 66.4 歲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共進行 7 天的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參與者平均睡眠時間為 6 小時 29 分鐘,主觀睡眠質量較差,約 15% 的受試者有使用安眠藥,其中睡眠時間與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相關性最高,當睡眠時間越短時其體內糖化血色素越高。由此可知,睡眠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一件重要的事,避免睡眠時間過短為血糖控制的重要焦點。
睡眠障礙已經成為文明病的一種,有些是習慣性熬夜、有些是難以控制的失眠。過去我們對熬夜或失眠總不以為然,只覺得就只是睡太少之後補回來就好;或是對於睡不好太過在意,越是在意就更睡不好導致失眠的惡性循環。在睡眠科學中建議,讓體內中心溫度與皮膚溫度接近,比較容易入睡,因此睡前快速沖個熱水澡使身體內外溫度一致,是個促進睡眠的好方法;另外研究也不建議睡前大吃大喝,也會因為攝食產熱效應而影響了入睡。挑選自己習慣的床墊、睡前避免藍光刺激(使用手機電腦等)、讓身體保持溫暖,這些都可以改善睡眠品質。
良好睡眠習慣對於健康的影響深遠,有時候夜裡安靜、個人的 me time 的確是很享受的一段時光,但適度地調整生活節奏,例如本來夜裡兩點睡、早上七點起床,可以修正為 11 點前上床睡覺、但提早在四點至五點起床,也可以有一段安靜的個人時間,早上出門時也比較從容,讓一天的開始都是優雅健康的。
參考文獻:
-
Morris, C. J., Yang, J. N., Garcia, J. I., Myers, S., Bozzi, I., Wang, W., Buxton, O. M., Shea, S. A., & Scheer, F. A. (2015). Endogenous circadian system and circadian misalignment impact glucose tolerance via separate mechanisms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17), E2225–E2234.
-
Brouwer, A., van Raalte, D. H., Rutters, F., Elders, P., Snoek, F. J., Beekman, A., & Bremmer, M. A. (2020). Sleep and HbA1c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ich Sleep Characteristics Matter Most?. Diabetes care, 43(1), 235–243.
-
Dutil, C., & Chaput, J. P. (2017). Inadequate sleep as a contributor to type 2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utrition & diabetes, 7(5), e266.
-
Tracy, E. L., Berg, C. A., Kent De Grey, R. G., Butner, J., Litchman, M. L., Allen, N. A., & Helgeson, V. S. (2020). The Role of Self-regulation Failures and Self-care in the Link Between Daily Sleep Quality and Blood Glucose Among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 a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of Behavioral Medicine, 54(4), 249–257.
-
Twedt, R., Bradley, M., Deiseroth, D., Althouse, A., & Facco, F. (2015). Sleep Duration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26(2), 326–331.
-
Tan, X., & Benedict, C. (2020). Sleep characteristics and HbA1c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n glucose-lowering medication.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 8(1), e001702.
-
Depner, C. M., Stothard, E. R., & Wright, K. P., Jr (2014).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sleep and circadian disorders. Current diabetes reports, 14(7), 507.
-
Golem, D. L., Martin-Biggers, J. T., Koenings, M. M., Davis, K. F., & Byrd-Bredbenner, C. (2014).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sleep for nutrition professionals. Advances in nutrition (Bethesda, Md.), 5(6), 742–759.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 FB 喔!
登入中
劉沁瑜 教授
作者
劉沁瑜教授擁有十年醫學中心工作經歷後,在大學從事研究、教學,並擔任考選部命題委員。她是少數接受完整臨床營養醫學訓練、具有豐富臨床實務經驗並能進行臨床與基礎研究的學者。在社會實踐方面,她強調實證醫學和科學論證的營養照護觀點,同時也積極參與營養與食品安全相關政策制定、創新創業以及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計劃。 獎項與榮譽:輔仁大學教學績優獎、教學成果獎勵、優良導師獎以及百萬產學合作獎勵等。 著作:《吃出影響力》(2020),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