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認真總是拿來自我挫敗嗎?三策略重整旗鼓!

想像自己克服障礙後 會變得更強

奕華在工作上認真謹慎,渴望能得到主管的認可,不論主管有什麼要求或交辦任務,奕華總是盡可能戰戰兢兢努力完成,即使加班或回家熬夜準備,奕華也毫不鬆懈。

但總是無法讓主管滿意,漸漸的奕華開始自我懷疑,努力改變自己、自我要求,卻越來越沒信心,覺得自己好像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做都不好,越做越喪志……

奕華的故事很像職場中許多認真努力夥伴的困境,總是努力自我要求、自我精進,希望能受主管賞識卻好像無法達到主管期待,常常碰了一鼻子灰,好像自己真的很無能,不斷累積挫折感,連自信心和工作表現都深受影響。

面對高壓的職場環境,鼓勵運用以下三策略啟動挑戰模式:調適情緒、轉化想法、強化行為。

 

一、調適情緒:將焦慮化為興奮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焦慮和興奮其實屬於同一種情緒反應。不論是感到焦慮或興奮,身體反應都是被高度激發的狀態:心跳加速、緊張不安、焦躁、活力充沛。

心跳加快、腎上腺素分泌的生理反應,其實是在幫助自身準備好迎戰,例如:跑步競賽前,心跳加速反應,會讓血液充斥到手腳,就是為了準備好能快跑起來。

可以藉由認知重新評估技巧,幫助自己改變對某個壓力源的情緒。

哈佛布魯克斯博士(Alison Wood Brooks)依據身心科學理論,設計了這個簡單的方法:

  • 想像造成緊張的情境—例如:向主管彙報、與客戶簡報等壓力較大的職場情境,直到身體感到緊張不安。

  • 當感受到緊張情緒後,請堅定的告訴自己「我很興奮」、「我很嗨」、「我的身體準備好要迎戰了」。

布魯克斯博士的研究證實,實踐認知重新評估方法,能確實減輕焦慮、變得更加樂觀,並成功解決問題或完成高壓的工作。

關鍵在於:不將緊張感視為焦慮、不將困境視為威脅,就能成功轉換及運用身體與心智已籌備好的力量,應對前方的挑戰!

 

二、轉化想法:將威脅化為挑戰

認知重新評估技巧不僅僅能協助調適情緒,若能妥善運用認知重新評估技巧,重建想法模式,更能幫助自己度過許多職場、生活的難關。

遭受威脅的想法角度,容易讓自身看見壓力、困難、傷害,這種情況下,為了自我保護,往往會從事較保守的方式,盡可能防止負面結果(損失),而非努力達到正向效果(獲得)。

多年心理學研究也發現,遭受威脅的想法容易引發生理壓力反應:可體松分泌、動脈血管收縮、導致心臟必須更費力的運送血液至全身,可能增加心臟病機率。

相反的,若用迎接挑戰的角度,比較有機會看見事情的另外一面—可能的效益、突破、成長與獲得。有趣的是當採取迎接挑戰的想法,動脈血管會擴張,心臟不必太費力就能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改善血液循環。

Jane McGonigal(2016)提出幾項想法,幫助各位建立迎接挑戰模式:

  • 自己渴望克服挑戰

  • 自己能因這項障礙而成為更強大的人

  • 如果需要,有人可以幫助自己一起克服這項障礙

  • 一想到要克服障礙,自己就充滿幹勁

  • 這項障礙讓自己有機會瞭解真正的自己

  • 一想到克服這項障礙後的結果,自己就興奮不已

  • 自己不在意克服這項障礙有多辛苦,遇到挫敗也沒關係,因為結果對自己很重要

  • 自己具有(培養)克服這項障礙的能力

  • 如果成功克服這項障礙,將會對自己或自我家人的健康快樂,產生正面影響

  • 自己能從盡力克服障礙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東西

 

三、強化行為:裝久了就變成真的了

突破舊模式、嘗試新方法時,時常會覺得哪裡怪怪的,甚至內心懷疑這真的有用嗎?這都是很正常的反應,因為還不習慣。

有句話說裝久了就變成真的了,在心理學研究上發現,把這句話套用在調適情緒、提升自信是有可能的!

依據 Carney, Cuddy & Yap(2010)的研究發現:當採取較高權力的姿勢時(採開放姿勢、佔據較大的空間、手插腰、抬頭)會比低權力姿勢(駝背、身體縮成一團)擁有更多自信,原因在於高權力姿勢可促進受試者體內睪固酮分泌、壓力賀爾蒙下降,許多領導者往往皆有類似的生理激素反應。

若一時之間無法清明的調適情緒與想法,不妨先將情緒、想法擺在一旁,找一個舒適的空間,做一些伸展、開放的姿勢,例如:延展身體、張開雙臂、手叉腰、抬頭、做幾個微笑,在許多的研究中也發現微笑可以降低壓力賀爾蒙(皮質醇、腎上腺素),也能同時提高增強正向情緒的賀爾蒙(腦內啡),幫助自己轉移注意力,重拾自信。

情緒、想法、行為三者環環相扣,彼此相互影響,因此上述方法可依據自己的情況開始練習,也能像小齒論一般,帶動其他方面的突破。

 

小提醒:轉換情緒與想法模式,並非要將正向、積極無限上綱,過度正向樂觀也易忽略警訊或成為另一種壓力,但凡事皆有一體兩面,透過平衡情緒及想法,幫助自我看見不同觀點,協助自己釐清想法、探索自己擁有的資源/強項與能力。

若您正面臨類似的情況,鼓勵您可利用上述方法自我調適,我們也歡迎您與心理相關專業人員共同討論、澄清個人困境、找到客觀問題解決方案或所需要的資源,幫助恢復自我身心平衡。

 

參考資料:

  • Carney, D. R., Cuddy, A. J. C., Yap, A. J. (2010). Power posing brief nonverbal displays affect neuroendocrine levels and risk toler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1363-1368.

  • McGonigal, J. (2016) SuperBetter: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Getting Stronger, Happier, Braver and More Resilient.

 

原文出處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楊雅筑諮商心理師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正向教養家長講師/學校講師。美國認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親子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阿德勒讀書會帶領人。在諮詢工作中發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踏入諮商室,但可能都有著相仿的困擾。因此期盼藉由文章分享,讓心理學可以更普及,讓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好好被照顧與理解的機會。歡迎追蹤 FB 粉專:www.facebook.com/yachupsy/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