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請注意!學生的後書包揹太重,可能會累積長期的慢性健康危害!
學校課本和參考書一大堆,不管小學、國中還是高中生,背上的書包總是像裝石頭一樣重,物理治療師提醒:不管是重量還是背法錯誤,都有可能殘害脊椎!一起來看看背包的正確背法。
根據過去的文獻統計,約有 30~54% 的學生所背的背包重量,超過自身體重的 15%,甚至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背超過 30% 體重。在兒童逐漸轉變為青少年群族的過程中,下背痛出現的比例從原先小於 10% 逐漸增加到接近 50%,這些問題的產生,被發現與後背包的使用有高度的相關性,因此,不想殘害自己的健康,大家都該注意如何正確且安全的背背包。
以下 HiBODY 跟大家分享關於正確背後背包的 3 個建議:
背包的重量,最好不要超過多少?
許多文獻建議,背包重量不要超過體重的 10~15%,越輕量越好。
越重的背包,頸痛、頭痛、骨盆前傾、下背痛等機率會增加。對於 10 歲的兒童來說,當背包重量低於 10% 體重時,在走路的過程中不會對脊椎軀幹姿勢以及呼吸模式造成影響,然而一旦背包重量超過 10% 體重,就會開始出現許多可能增加肩頸痠痛及下背疼痛的傷害風險來源,包含以下:
-
顯著增加「駝背姿勢」(胸椎彎曲)問題
-
減少腹肌與背肌活動(核心肌群相對不穩定)
-
增加「烏龜頸姿勢」(頭部向前突出)
-
增加「骨盆前傾」(腰椎壓力上升)
-
髖關節彎曲角度增加(因骨盆前傾連帶造成)
背包裡的東西,該怎麼擺放?
澳洲一篇 2020 年發表的科學研究,針對 150 位年輕人,做了一項關於背包內重物擺放位置的實驗,分別測試當物品距離背後部 0 公分、20 公分及 40 公分,對於人體姿勢的影響,結論發現越重的物品要放的越靠近身體側,原理來自於減少物品相對於軀幹所產生的外轉力矩,當物品放的越遠,身體需要靠軀幹彎曲的動作來代償和平衡身體重心回到中間,長期下來就可能衍生更多問題,如:肩頸痠痛、駝背、腹肌無力或呼吸不順暢等。
背包的高度(背帶的長度),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
背包太高或太低,都不好。研究發現背包中心高度約在胸椎最下節(T12,約肋骨下緣處)是最適合的高度,能夠將壓力平均分散於脊椎,並保持軀幹直立。若肩帶過短,造成背包背得太高,會造成明顯肩頸不適、壓力較大,且上腰椎椎間盤受到較高扭力力矩影響,容易產生腰痛等問題。而若肩帶太長背得太低,是研究統計中最不舒服的位置,因為需要仰賴身體前傾代償,因此會造成上半身需持續費力平衡身體重心,而增加疲勞感以及脊椎傷害風險。
參考文獻:
-
Daffina L, Stuelckenb MC, Armitageb J and SayersbGL. The effect of backpack load position on photographic measures of craniovertebral posture in 150 asymptomatic young adults. Work. 2020;65(2):361-368
-
Devroey C, Jonkers I, Becker A, Lenaerts G and Spaepen A.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backpack load and position during standing and walking using biomechanical, physiological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Ergonomics. 2007 May;50(5):728-742
-
Abdelraouf OR, Hamada A, Selim A, Shendy W, Zakaria H. Effect of backpack shoulder straps length on cervical posture and upper trapezius pressure pain threshold. J Phys Ther Sci. 2016 Sep;28(9):2437-2440
-
Limon S, Valinsky LJ and Bem-Shalom Y. Risk factors for low back pai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vironment. Spine. 2004; 29:697–702
想看更多圖文,可以到 𝐇𝐢𝐁𝐨𝐝𝐲 嗨健康 | 物理治療 𝐱 運動 |看看唷!
也可到 HiBODY 嗨健康 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 看更多健康專欄文唷!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HiBody 嗨健康 物理治療師
作者
HiBODY嗨健康的品牌創辦人,以插畫為主軸的圖文創作,分享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想要遠離腰痠背痛、運動傷害與姿勢不良,歡迎追蹤她的Instagram帳號:@hibody_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