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營養博士:增加肌肥大的 8 個關鍵(上)
不論是健美選手,還是舉重、健力選手,都必須有一段「肌肥大」的訓練週期。而肌肥大效果就是看總訓練量(或又稱總負荷量),以下為總訓練量公式。
訓練量公式
總訓練量=重量 × 組數 × 次數。
舉例:深蹲 100 kg,一次 4 組,一組 12 下。因此總訓練量=100 × 4 × 12 = 4800。
因此常態訓練者常會紀錄自己的動作、重量、組數及次數,來確保自己訓練量每週有維持且持續進步,遇到退步的時候,也可以了解是否有過度訓練或生病等其他問題。
在科學健身上,總訓練量就是一切,總訓練量愈高,增肌效果愈好。但還是有一些可以增加肌肥大效果的建議。
一、組間休息時間
長時間(3 min)較好。
傳統健美選手都是 1 分鐘以下,藉此提高代謝壓力。但近年來運動科學較為支持長時間訓練,可以提高訓練強度、品質與總量,整體對肌肥大效果會更好。
二、關節活動範圍
全行程、部分行程各有支持。
國中理化,功=力量 × 位移(W=F×S),因次行程愈完整,肌肉做功越多,被視為最好的肌肥大選擇。但是近年人,一派科學認為用部分行程來訓練肌肉刺激最好的地方,因行程短可以增加重量,還可以幫助代謝恢復,來達到更有效訓練。
三、運動速度
8 秒內效果最好。
對於慢縮肌(又稱 I 型肌、紅肌)的訓練沒有影響,但對於快縮肌(又稱 II 型肌、白肌),超過 8 秒會增加訓練負擔,導致疲勞增加,降低訓練品質與總量。小小建議可以向心 2 秒離心 4 秒(搭配下一點觀念)來配合訓練。
四、肌肉收縮方向
離心向心一樣好。
健身科學上,離心訓練在肌肥大的效果論數值,的確有比向心高,但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可以說離心更有效,但效果不大或沒差異。所以不要追求小原則放棄大原則,如果離心太久導致肌肉提早疲倦,降低總訓練量,那反而肌肥大效果會變差。
想看更多,可以到臉書粉專: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去看看唷!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Jimmy 運動營養博士
作者
運動營養教練 Jimmy。Nutrition Ph. D. 營養博士、ACE-CPT 國際私人健身教練、CKC 國際臨床壺鈴教練、CTSSN 運動營養專業認證。歡迎追蹤他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immy7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