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不住院,保險不理賠?
早期醫療技術較不先進時,到醫院動完手術後,接下來就得在醫院住上個幾天,這是在之前理所當然的事一點也不為過。但隨著時間的經過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從傳統的手術到腹腔鏡到現在的達文西手臂,以往因手術動刀而需住院的天數在大幅的減少,甚至許多手術當天開完當天出院一天都不用住院。我們稱這樣不需要住院的手術為“門診手術”。根據衛生福利部數據統計,台灣民國102年門診手術對住院手術的比例為2.26比1,門診手術共有10,330,950件!
為何門診手術可以不用住院呢?以上週提到上班族群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為例,此病症嚴重時的治療方式為門診手術。利用目前最新引進以內視鏡輔助來切開橫腕韌帶,僅在手腕及掌心切開出兩個1.27公分的傷口,且手術時間可縮短至五分鐘內。手術的執行更精準,可避免誤傷血管及神經,保護良好組織。最終手術的傷口小,感染風險被減低、失血量也變少,導致當天就可以出院。除了腕隧道症候群之外還有許多常見的病症像是白內障、疝氣、肛門廔管、脂肪瘤、表皮囊腫等…都為門診手術就可醫治的疾病。
醫療科技的進步,使得每年可執行門診手術的醫療項目都持續在增加, 但這也造成投保於傳統醫療保險的民眾無法申請得到手術給付。傳統的醫療保單的手術理賠條件大多數都為住院手術給付。意思就是說保險公司只在手術並且有住院的情況下才會理賠給投保民眾。若手術但沒住院怎麼辦呢?在法律上保險公司是可以拒絕理賠,因為在保單條款上有明文規定理賠條件為住院手術。投保到這種保單的民眾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霉了。
新技術新藥物會不斷的被研發出來。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有什麼更新更佳的醫療方式。二十年前當人們想到癌症就會想到化療,誰會想到至今會有個叫標靶的藥物專門在治療癌症而且副作用比化療來的更少。二十年前誰知道手術之後不用人手而是用機器手臂進入體來開刀…以趨勢來看門診手術也會越來越普遍。所以我們不妨檢視一下自己買到的保單是否有含蓋門診手術。此外除了門診手術費用,是否也理賠門診手術雜費的部分。所謂的門診手術雜費指醫療器材費用像是人工水晶體,人工皮,人工椎間盤。以及藥物費用像標靶藥物、麻醉、抗生術。還有其他的費用像是指定醫生、血液等等都為雜費。保單不是有買就好而是要買對才最重要,買錯還不如把錢省下來拿去做其他用途。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Daywey Chen
作者
從小在國外長大,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畢業後回台灣,曾經在兩家網路與科技公司就職過,體會到運用網路科技,將資訊透明化非常重要,深信資訊透明化已在改變傳統社會的運作模式,在快速改變著一個時代。目前是台灣前三大保險經紀公司的理財規劃師,同時是 Bestmade 特約理財顧問。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不再因為資訊不對稱,而在理財規劃時被保險公司佔便宜。歡迎隨時找他一起討論任何與風險管理或理財規劃相關的議題,也歡迎追蹤他的部落格: wmcompass.com